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刺杀 (第1/2页)
赵振士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花费了二十年仍未突破的抗疲劳技术,居然就这么解决了。 他甚至一度怀疑郭琦是在摆他,可当那一套完整的技术文档摆在他面前时,他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顶峰,的确是属于天才的。 那样成熟的工艺、完整且精确的材料配比、以及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甚至包括设备的来源,都写得清清楚楚....... 当然,这里的清楚不等于“详细”。 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份文档确实是有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出来的。 其中有许多非关键步骤都是一笔带过,写出这份文档的人甚至连简单描述都不愿意,而是像大学生答题一样,写了“如是易得”几个字。 这让赵振士更加惊讶,他手指微微颤抖地捧着文档,转头看向郭琦问道: “老郭,你实话跟我说,这玩意儿到底是谁写出来的?” “我能看出来,文档写得的确很仓促,但这底蕴.......真的,举世无双,在这都不是夸张句,是陈述句了。” “不过就是这人写的技术文档跟大学生答题似的,形式组织上不像太成熟的学者----这又是怎么回事?” 听到他的话,郭琦哑然失笑。 可不是大学生答题吗? 陈念今年都还没毕业呢! 至于说形式上的不成熟,也并不难理解。 毕竟,从始到终,他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写过哪怕任何一篇论文,所有的技术文档都是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输出的。 它有可能是被写在A4纸上,有可能是写在邮件里,也有可能是随口说出的几句话。 甚至郭琦还听说,那个玉井01人工智能项目,最关键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就是在食堂的餐桌上,用菜汤画成的...... 你能说他敷衍吗? 人那是不拘小节! 想到这里,郭琦笑着回答道: “是什么人、什么组织输出的,这一点我不能告诉你。” “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形式对他、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 “你就说这玩意儿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吧!” “能,太能了!” 赵振士赶紧回答道。 “我就那么一问,不是要挑毛病----这不也是好奇嘛。” “对了,我不能在你这耽搁了,我得赶紧去找410那边聊聊。” “有了这份技术,两周内搞定新钢材根本不是问题----这下不用担心赶不上进度了......” 赵振士的神情rou眼可见的轻松起来,郭琦看在眼里,也是不由得心生感慨。 想当初,自己卡在二硅化钼材料的难关上时,也曾经像赵振士一样迷茫、愤怒。 而在陈念向自己伸出援手之后,自己也是一样地震惊和兴奋。 应该怎么去形容那种感受呢? 就好像是自己陷在了无可自拔的沼泽里,几乎要丧失所有信心,任凭身体沉沦下去时,突然有一道光照了进来。 这道光代表的是希望。 不过,它又不仅仅是希望。 在看到光的时候,自己还以为光里会伸出手来拉自己一把。 但没想到,那光是挖掘机的灯光。 开挖掘机的人,直接把沼泽给填平了。 然后他转头还丢下一句话: “好好走路,以后铺路就交给我了。” ----这也确实是陈念在做的事情。 似乎在任何时候,只要遇到跨不过去的难关,他都会说一句“交给我吧”。 这种气魄,哪怕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了,却仍然觉得悠然神往..... 郭琦摇了摇头,重新看向了自己的电脑屏幕。 屏幕上是他进行到一半的项目文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收回思绪,转而投入到项目工作中。 陈念已经承担得足够多了,而自己,也应该老骥伏枥...... ...... 与此同时,603所整装车间里。 刘雪健满脸惊讶地看着面前的陈念,难以置信地问道: “啥?你是说,起落架疲劳的问题解决了?还是从材料方面解决的?” “我才刚给上级打了报告啊,这才多久......一顿饭的功夫就解决了?” “是打算对外采购吗?” “这样不行的啊,陈工。” “虽然我能看出来伱背景很强,但有些问题,我们是宁可慢不愿快的。” “核心装备的问题靠采购解决,以后会留下很多尾巴,甚至有可能就此被人卡了脖子的.......” 听到他的话,陈念不由得感到一阵欣慰。 的确,像h-20这样的国之重器,只要有可能的话,是绝对不能让外资控制住关键部件的供给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做大丝束碳纤维的时候,己方会选择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的设备引进方案,甚至不惜用高铁为饵,给岛国做了一个大局。 而刘雪健作为一个可以说是“基层”的工程师,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是,能在自己这个“二代”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足以说明,自力更生的概念,已经在研究人员中逐渐扎根了。 想到这里,他开口回答道: “放心吧,不是靠采购解决的。” “据说是上级部门出了一套技术方案,能在短期内快速出效果。” “估计也是早就有了技术积累,趁着这次的契机加一把劲,一口气做上来了吧......” 陈念一本正经地说着瞎话,就好像这一切真的跟他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这样......总感觉有点太夸张了。” “抗疲劳技术体系的难度可不小,涉及到很多环节的。” “我们之前讨论的方案,其实大多也是集中在组装工艺、维修工艺优化上。” “现在居然直接上了材料.......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刘雪健一连说了好几个形容词。 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现在就站在自己面前。 陈念微微一笑,开口道: “其实我倒是没觉得有多不可思议的。” “技术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 “积累得多了,短时间形成突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倒也是这个道理。” 刘雪健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明天发动机就到了,这最后一步走完,我们的h-20,就能正式飞起来了。” “你们估计还需要多久?” 陈念好奇地问道。 “一个月吧----最多一个半月。” “陈工,你可别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