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说点事情 (第2/2页)
谭的。 毕竟,项目最大的问题不是工程难度,而是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 思索了片刻,他开口说道: “不到600万方。” “地质盾的计算是有固定标准的,针对8.0级、50hz的波,孔洞大小应该在60厘米左右,深度不需要100米,30米,能阻挡面波就够了。” “那更简单了!” 陈果轻轻一拍手,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事情不大,在处理范围之内。” “不过,你这条消息,还真的是重中之重了。” “要不然,几百亿、甚至几十亿就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就要造成上万亿的损失了.......” 陈果的这个推断并不算夸张。 “你真信我?” 陈念突然开口问道。 “没有什么不信的,就算伱说你是做梦梦到的,我们也要按‘噩梦成真’的标准处理。” “不用纠结太多,哪怕错了,我们就当做是一次预演好了.......” 陈念郑重点头,随后继续说道: “地质盾的作用并不是确定的,所以,在这个直接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准备好其他的应对手段。” “包括抢险救灾装备、救援方案、疏散方案、安置方案等等。”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能事到临头了,我们再抓脑门。” “放心,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陈果合上了手里的本子,看了一眼手表之后说道: “会要开了,一起来吧。” ...... 几分钟之后,在上级的许可下,星火小组核心组的十余名成员通过电话召开了这一次的紧急会议。 陈果代替陈念通报了情况,而在听完之后,线上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个消息的冲击力太大了,哪怕在场的都是跟陈念有过直接接触,并且已经可以说是“见过了大世面”的人,但乍一听到陈果的描述,还是不由得有点懵。 足足安静了半分钟之后,经济组的陈飞云才第一个开了口。 他跟陈果一样,压根就没有去考虑“可信度”的问题,而是直接问道: “如果情况属实的话,一年的时间,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很多。” 陈念回答道: “从金融到实体,所有经济部门、社会部门都会受到冲击,对经济组来说,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冲击应对预案。” “如果我们的减灾手段失效、灾情不可避免地爆发的话,我们势必要调用大量资金、调动大量人力前往救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避免社会经济体系发生坍塌性下行,我们必须制定好一系列的经济策略。” “这一点,就要交给你们组来做了。” “明白。” 陈飞云果断回答,随后继续说道: “等上级通知下来之后,我会组织组内人员进行讨论,尽快输出方案。” 他的话音落下,民发办现任负责人何文茂立刻开口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各个工业部门也要做好灾备预案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工业产能的管控是偏紧的,这主要是受前期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政策延续。” “这种策略有利于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冲击,但不利于短时间内组织大规模生产。” “我建议,工业产能这一块,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储备,否则,临时调动成本太高,时效性也不够。” “同意。” 陈念下意识地点头,随即说道: “这个问题可以跟工业口讨论,作为前期提案。” “除了这些呢?其他人还有别的想法吗?” “有,救灾设备的问题。” 说话的是中航一集团的林永明,他的声音平静,但却仍然能从中听到nongnong的担忧。 “该盆地地形复杂,尤其是在我们预计将要发生灾害的映秀附近更是如此。” “山高路远,水网密集,哪怕近两年已经大规模铺开了路桥基建工作,但总体来说,那里的交通便利程度、抗灾等级也不高。” “更何况,我们也不能指望靠一条‘永不中断的公路’来救灾。” “根据国际经验,我们需要一款重型运输设备,来承担核心救灾运输任务。” “我的建议是,尽快着手采购重型运输直升机,比如米-26。” “同时,重型直升机的研发也要提上日程。” “这个‘即将发生的灾难’对我们是一种警示,我们确实缺少应对灾害的基础能力,尤其是基础装备......” 听到林永明的话,陈念不由得有些感慨。 这些老一辈的技术型领导,他们在视野和眼光上,的确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 哪怕只是根据陈念所提供的极其有限的信息,他就立刻看破了最大的困难点,甚至还提出了与上一世官方如出一辙的解决方案。 陈念还记得,在那个时候,米-26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灾区的救星。 它不仅在最初期给灾区运去了大量紧缺的生活物资、转移了大量受困伤员,还凭借一己之力,吊装运输了数十台重型设备进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灾情严重的核心却缺乏救援能力的问题。 当初灾区几个最危险的堰塞湖,就是靠这架庞然大物运来的工程机械设备解决的。 它的作用巨大,但数量却少的可怜----只有一架! 所以,林永明的提议,无疑是直接打到了最痛的点上。 “这个建议很好,我同意。” “采购重型运输直升机的问题,可以用星火的资金来解决。” “同时,我也会尝试去解决重型运输直升机的技术难关,争取在一两年的时间之内,造出我们自己的重型直升机。”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 一连串的讨论之后,关于未来将要发生的这场灾难,大家的意见终于获得了基本的统一。 而与此同时,上级部门也开始展开研判,诸多专家被紧急召集。 在普通人看不见的角落,这台国家机器的齿轮已然悄悄开始了运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