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北伐幽州 (第2/2页)
到了那个时候再用兵,朝廷就能宽裕很多了。 因此,费祎再三纠结犹豫之后,还是在三省会议上,对北伐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就这样,朝廷的三省中枢,以二比一的方式,反对北伐派占据了上风但可惜,这可不是什么讲究投票决定国政的年代。 三省,是各司其职的。 中书省负责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监督。 所以,理论上,决策权是在中书令蒋琬的手里的而蒋琬是个坚定的北伐派。 再加上,诸葛亮身为丞相,他本身的意见就是一种风向标,而且,诸葛亮的疏奏,三省不管是什么意见,都必须呈递给子,交由子裁决。 而大汉子刘禅,对于诸葛亮请奏北伐一事,想都没有想,直接御笔回复了一句话——丞相可便宜行事。 相父要做的事情,那还用想么,肯定就是对的。 这就是刘禅最真实的想法。 也就是这些年,刘禅逐渐开始亲自理政了,诸葛亮又劝刘禅要注意保持子威仪否则刘禅恐怕会直接回复“一切由相父做主”这样的词儿。 现在的这个“便宜行事”,已经是刘禅略有保留的批复了。 而刘禅这么一批复,李严就算再怎么不满,再怎么坚持反对,他作为尚书令,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为诸葛亮北伐幽州统筹后勤。
诸葛亮这边,再接到了刘禅的正式诏书后,也没有犹豫,立刻起兵。 命邓艾领兵三万,直逼界桥,吸引冀州东部的司马懿出兵对峙。 当然,这一路兵马,不过是个幌子而已,事实上,邓艾哪怕只带着一万兵马去,诸葛亮都算定了司马懿不会选择回援幽州的。 这老狐狸在打什么主意,诸葛亮已经摸清了,而诸葛亮也不介意送这老狐狸一场名声.只要他不耽误自己灭魏就校 之所以还让邓艾带着三万兵马去界桥,主要是担心司马懿这个老狐狸贪得无厌,真的击败了艾,反攻邺城,贪之功。 虽然诸葛亮对现在的邓艾很满意,但考虑到对面毕竟是司马懿.多给邓艾一些兵马,总不是坏事。 分出邓艾去界桥吸引司马懿的注意力之后,诸葛亮亲自率领两万冀州郡兵北上,汇合驻扎在范阳郡的姜维五万兵马,总计七万人。 然后,再等并州刺史魏延率领两万并州骑兵来援,凑在九万人,就可以发动正式的北伐幽州了。 毕竟,进攻幽州,不可能没有骑兵的帮助。 甚至于,诸葛亮还担心骑兵不太够用,还派人去联络了幽州以北的鲜卑拓跋氏,要求他们从北往南,从攻幽州,会师于蓟县城下。 之所以是鲜卑拓跋氏.这里面有个问题。 三年前,鲜卑族最大的部落族群,还是步度根所部的部落。 但是,这三年里,一方面是诸葛亮有意平衡草原势力,扶持拓跋氏对阵步度根部落,另一方面,也是步度根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短短三年时间,步度根所部被拓跋氏先后三次击败,如今已经将势力范围收缩到幽州以北,高句丽以西的地盘内,苟延残喘了。 虽然吧,诸葛亮也不希望看到拓跋氏的崛起,但事已至此,诸葛亮也没太当回事儿。 毕竟,这年月的周边异族,那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就算他拓跋氏崛起了,有帘年轲比能的声势,只要大汉腾出手来,也不过是一战而灭的事情罢了。 诸葛亮有这个信心。 而这次要求拓跋氏出兵从攻幽州,本身也是诸葛亮对鲜卑拓跋氏的一个试探,看看这只自己圈养的猎犬,是不是还听自己的话。 而鲜卑拓跋氏应该,不愧是历史上那支能闹出那么大动静来的异族部落,深知能屈能伸的道理。 这次诸葛亮相招,鲜卑拓跋氏毫不犹豫的应招,出兵五万精骑,进攻幽州北部。 而随着鲜卑拓跋氏出兵幽州边境,这场大汉北伐幽州的大战,终于是彻底打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