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诸葛请辞 (第1/2页)
且不提东吴那边奇奇怪怪的各种事情,说回大汉这边。 延熙十六年,诸葛亮灭魏之后,班师回朝。 而在诸葛亮回到长安献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大汉天子刘禅,请求取消丞相一职,归政于天子。 这事儿,天子刘禅还没说什么呢,李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了。 娘咧,这个诸葛鱼头不安好心啊!!! 挟灭国之功,回来后却请辞丞相一职.你想干啥?!莫非真的是要授“十锡”不成?! 当然,如果诸葛亮真的是这种狼子野心之辈,能让天子看清楚他的为人的话,那李严绝对不会跳出来反对,反而会因此推波助澜。 反正,以大汉如今的形式,诸葛亮真要有那个野心,他也成不了事情,河洛,兖州的情况不好说,但荆州,益州,河北这三个地方,肯定是不会允许诸葛亮有这种野心的。 所以吧,理论上将,李严是不该跳出来反对的。 但,这里面有个小问题加十锡的这个说法来源,偏偏跟他李严有莫大的关系。 当初诸葛亮在河洛坐镇,远离长安,李严一方面是为了讨好诸葛亮,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诸葛亮的态度,看看能不能给诸葛亮上眼药,他还是如同历史上一样,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 信中就有劝诸葛亮“加九锡”的说法。 而诸葛亮也确实同历史上一样,给李严回了一封信,告诉李严,等到大家一起兴复汉室了,别说“九锡”,就是“十锡”,他诸葛亮也可以带着大家一起接受。 当然,诸葛亮的本意,是告诉李严,如今大家的共同目标是兴复汉室,想要享受荣华富贵,等到兴复汉室以后再说“十锡”,不过是一个代名词。 但是吧,如今诸葛亮挟灭国之功回到长安,兴复汉室已成定局,他又请辞丞相之位.要是这个老小子真的提出了要天子加他“十锡”的话来,这可怎么收场?! 以诸葛亮在刘禅心里的地位,如果诸葛亮真的选择了辞官享受生活,这个“十锡”,刘禅说不定是真的会给。 不过是十种天子御用的礼器而已,如果不是王莽,曹cao等人的saocao作,谁都不会往篡位的地方去想。 但同时,刘禅心里肯定也会怀疑,一向都是“九锡”的说法,怎么到了丞相这边就变成了“十锡”了哪个家伙提出的这种说法?! 到了那个时候,他李严还能撇的清关系吗?! 诸葛亮有身份,有地位,在大功,在天子信中地位极高,他受“十锡”不一定有事儿。 但他李严,这个劝说诸葛亮接受“九锡”的人.下场肯定好不了。 因此,李严必须跳出来反对,反对诸葛亮请辞丞相一职,不让这老小子去享福,否则完蛋的就是自己。 再一个,李严其实也考虑过,诸葛亮回朝后,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会受到什么影响。 如果诸葛亮还是丞相,那么李严的权利确实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吧,他终究还是尚书令,主管朝政实施.虽然头上会多个婆婆,但是吧,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 三省六部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厘清各自的职责,提高行政效率,虽然有丞相总领国政,但该尚书省办的事儿,丞相也不能太过插手。 可如果诸葛亮请辞丞相,还把丞相这个职位彻底取消了那怎么去安置诸葛亮?! 诸葛亮也许是真的想要辞官享福,但站在天子刘禅的立场上,让一个灭国大功臣,回到长安就失去所有官职,成为一介闲散人这是一国主君该干的事儿么?! 因此啊,刘禅都不能允许诸葛亮就这么辞官了,肯定还得留他下来继续当官。 可问题是,诸葛亮归政天子,不设丞相,这本身对刘禅集权也有好处所以,李严换位思考后觉得,刘禅大概率是会允许诸葛亮请辞丞相,但同时,让诸葛亮重新当回中书令。 这么一来,李严就难受了。 虽然说吧,中书令和尚书令,严格意义上讲是平级的,但是吧.那是诸葛亮。 以诸葛亮的威望,功劳,他在中书令要是做出了什么决策,他李严真的敢丁是丁,卯是卯的跟诸葛亮掰扯么?! 反正啊,李严越想,越觉得诸葛亮当了中书令后,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