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静若得意 (第3/3页)
去那个盛世,瞧一瞧,触摸并改变一些什么。
同时,经历过龙城县的欧阳戎,不想让这个盛世只成为关内两京少数人的盛世。 就像他在龙城做的事情一样,救一救盛世下的孤鸿遍野。 刚在龙城上任作县令时,欧阳戎经常自问: 与前世相比,这里是地狱吗? 是的,是地狱没错。 但自从第二次醒来爬出那座净土地宫起,欧阳戎便彻底断去了对来世、净土的冀望,立定脚跟。 无间地狱既然没法一蹴而变莲花净土,那就让它变的稍微好一些。 那日爬出地宫前在那个“归去来兮”石刻旁边刻下的留字,他依旧清楚记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缨是什么? 一口“匠作”还远远不够。 他还要拿到一柄全天下男儿梦寐以求的“权剑”,斩断这座王朝的诸多弊端。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欧阳戎静静等待,熬过这一段黎明前的黑暗。 从营州之乱、到卫氏怂恿的中枢与大佛建造,到李正炎等激进保离派贬低,再到不久前的桂州惨案、桂州戍卒哗变。 短时间内,种种事件,应接不暇。 试问,眼下这个的卫周乱象乱吗? 乱,当然乱。 卫氏女帝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可憎吗。 可憎。 欧阳戎毫不犹豫的点头。 那他更要去用最省时省力、最低烈度的方法结束它。 既然青史往后这数页字里行间写着的都是“君主专制”这个最优答案。 那么上层的你死我活、血染宫廷,没事,别影响到下层百姓大体的太平安定,就行。 除非是到了新鲜血液彻底换不进去,不得不天街踏尽公卿骨。 否则统治阶级内部的厮杀换血,总好过下层自下而上、改天换地时的天翻地覆,人口十不存一。 省时省力,低烈度。 浔阳王离闲一家就是眼下离他最近的那个答案。 也是欧阳戎走出龙城时选择从离闲一家手里接过,并戴上“谋士檀郎”这副身份面具,承担这份责任的原因。 只是有点没想到,在浔阳城里,会与小师妹告白定情。 于是又多了一副“小师妹儿子的食堂承包商”的身份面具。 只是值得庆幸的是,小师妹、槐叶巷女眷、还有浔阳王府都在浔阳城,都在欧阳戎身边。 个人私欲与前途志向当下一致,暂不冲突。 所以哪怕浔阳城是如履薄冰的牢笼,他心亦安定,愈发沉静。 正堂内,欧阳戎坐下身,平静整理案牍,垂眸道: “王俊之暂时不用去管,六郎,若是龙城那边有回信,第一时间通知我。” “是,明府。” …… 三日后,欧阳戎收到了刁县令的回信。 杜书清一行人已经抵达了龙城。 杜书清留下,并且当夜住进了空闲的梅鹿轩。 欧阳戎默默看完来信,又书信一封,信上叮嘱了刁县令几句,寄了回去。 做完后,他身子后仰,靠在椅上,脸色稍稍松了口气。 李正炎一行人总算是走了,眼下看来,倒是无事发生。 只不过,眼下却有一个坏消息。 关于功德塔的。 也不知道是过期了,还是没有关键之物继续触发,功德塔内的红色福报突然消失不见。 青铜钟紫雾消失,纹丝不动。 恢复如初, 欧阳戎前日早晨起来发现后,不禁愁眉, 不过一想到功德不足,短时间内也难以补齐七千,没法强求,他只好自我安慰一下,转头去忙正事,也没空惋惜。 欧阳戎开始寻找帮助江州折冲府第三团士卒脱难的方法。 苦思了数日。 这一夜,他例行来到浔阳王府夜谋。 书房人刚到齐,没等欧阳戎开口,离闲竟然忽然主动提起了秦恒和第三团将士的事。 “檀郎可有对策?” 欧阳戎脸色有些意外:“伯父怎么知道的?” 韦眉笑说:“谢贤侄女说的,说你最近在愁思此事,前几日白天去花厅送糕点,咋我与七郎也看见檀郎你谈正事时,还愁眉不解的,想心思。” 离闲接话:“当晚问了下贤侄女,原来是哗变戍卒的事。” 离大郎语气责怪:“檀郎真是的,这事怎么不和我们商量下。” 抱猫的离裹儿也侧目看来。 欧阳戎闻言,不禁看了眼小师妹,又看了看关心他的离闲一家。 他心中略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