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金属氢电池起步,正是迈向未来 (第3/3页)
巨大。
恰恰相反,这个源点消耗,在他看来,似乎有些.太低了! 先不说金属氢电池怎么实现,光是“金属氢”这种材料,就已经足够惊人了。 要知道,金属氢可是被誉为“高压物理的圣杯”的存在! 氢是最轻的元素,每立方米氢气重量只有不到90克,水的密度比它大9000多倍。 但是1立方厘米金属氢却有足足1克重,和氢气密度差着好几个数量级。 要把氢气从气体态变成金属态,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加压。 但实际上,想要把氢气加压到金属态,至少需要500Gpa的压力。 而地核中心的压力才360Gpa。 作为对比,TNT炸药爆炸产生的压力相当于10万个大气压,只有10Gpa多。 所以可想而知,想要制备金属氢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 哪怕它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想到这里,陈念恍惚间有了明悟。 也正是因为原理不复杂,所以才导致这玩意儿的解析消耗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高。 估计大量的源点,都还是消耗在了把金属氢变成电池的那一步上。 于是,他重新选择了解析目标,去掉了“电池”两个字。 果然,这一次系统弹出的解析消耗,只有“区区”340个点 还是很多,但相对于1192这个数字来说,又算是小了不少了。 不过,陈念仍然不打算把源点投入到这个所谓的制造工艺上——哪怕自己的源点充足,也不会这么肆无忌惮地挥霍。 原因很简单,这里所提到的“金属氢”,显然只是实验室状态下制造的金属氢。 它的工艺流程并不复杂,在十年之后,也已经先后得到了实现。 真正困难的,是怎么把金属氢带出实验室,实现大规模量产。 至于怎么去实现量产. 那问题就多了。 超高压环境的制造,高强度材料、比如人造钻石的制造、用来容纳准一维氢的碳纳米管. 只有这些问题全部得到解决,金属氢的量产才有可能实现。 —— 或者换一个思路,物理方法不行,就用化学方法来尝试。 但很显然,在陈念穿越回来的那个年代,化学方法根本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探索,所以他也没有任何头绪。 思索再三,陈念还是决定要把手里的源点花出去。 而他要实现的第一个技术,就是碳纳米管! 这玩意儿可不仅仅具有结构强度高这一个优点。 事实上,它还是现阶段锂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化方向。 碳纳米管是自身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同时由于其脱嵌锂时深度小、行程短,作为负极材料在大倍率充放电时极化作用较小,可以大幅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 另外,碳纳米管还可以与其他负极材料复合,利用其独特的中空结构、高导电性及大比表面积等优点作为载体改善其他负极材料的电性能。 也就是说,如果陈念给出成熟的碳纳米管制造方法,则他不仅仅可以为未来金属氢电池的发展打下基础,甚至还能在现在,就大步推进锂电池技术的发展。 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陈念没有再犹豫。 他查看了系统中碳纳米管解析的源点消耗-——只需要12点。 完全可以称得上物美价廉了。 “开始解析!” 他在心里默默念到。 短暂的寂静之后,温和的数据流开始进入他的大脑。 花费了整整两个小时,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碳纳米管相关的全部技术原理。 陈念的嘴角流露出一抹微笑。 在此之前,他所解析的所有技术,都是自己那个世界已经出现的成熟技术。 而现在,对碳纳米管的解析,则是让他的技术解析边界跨过了“近未来”的那条边界。 从今天开始,整个华夏的技术,就要正式走向未来了。 想到这里,他长长舒了一口气。 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哪怕是这个世界的霸主,也不行。 非洲的事情必须快速了结,只有这样,我们的技术,才能真正具备野蛮生长的土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