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刺杀 (第2/3页)
听到他的话,陈念不由得感到一阵欣慰。 的确,像H-20这样的国之重器,只要有可能的话,是绝对不能让外资控制住关键部件的供给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做大丝束碳纤维的时候,己方会选择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的设备引进方案,甚至不惜用高铁为饵,给岛国做了一个大局。 而刘雪健作为一个可以说是“基层”的工程师,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是,能在自己这个“二代”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足以说明,自力更生的概念,已经在研究人员中逐渐扎根了。 想到这里,他开口回答道: “放心吧,不是靠采购解决的。” “据说是上级部门出了一套技术方案,能在短期内快速出效果。” “估计也是早就有了技术积累,趁着这次的契机加一把劲,一口气做上来了吧.” 陈念一本正经地说着瞎话,就好像这一切真的跟他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这样.总感觉有点太夸张了。” “抗疲劳技术体系的难度可不小,涉及到很多环节的。” “我们之前讨论的方案,其实大多也是集中在组装工艺、维修工艺优化上。” “现在居然直接上了材料.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刘雪健一连说了好几个形容词。 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现在就站在自己面前。 陈念微微一笑,开口道: “其实我倒是没觉得有多不可思议的。” “技术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 “积累得多了,短时间形成突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倒也是这个道理。” 刘雪健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明天发动机就到了,这最后一步走完,我们的H-20,就能正式飞起来了。” “你们估计还需要多久?” 陈念好奇地问道。 “一个月吧-——最多一个半月。” “陈工,你可别急着走啊,一定要来看首飞!” “当然!” 陈念毫不犹豫地回答。 而他的眼神里,也有了一丝向往 海的另一边,五月会办公室里。 休斯顿的面容一天比一天苍老,甚至连头上也已经冒出了几根白发。 对于一直注重健康和保养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再这么下去,自己恐怕等不到国会对自己下手,就要先一步猝死了 必须尽快解决苏丹的问题。 只要革命阵线打到喀土穆,自己就能彻底放松了。 想到这里,他开口问道: “跟哈密迪的谈判进行得怎么样了?他同意我们提出的方案没有?” 对面的助理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有。” “哈密迪的态度很坚决,他不仅要装备,还要人员。” “按照他的说法,现在我们提供的装备已经达到北达尔富尔地区武装人员的能力上限了。” “他们能cao作火炮、能cao作枪支和单兵导弹,可如果让他们去cao作雷达、无人机、乃至战斗机、直升机,那就纯粹是妄想了。” “事实上,我觉得他的看法确实是对的-——如果没有全面的技术培训,哪怕是再新的装备,到了他们的手里,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反而,这些装备很可能因为战败而落入苏丹官方手中,造成技术泄密的风险。” “要知道,现在苏丹官方跟华夏人走得很近,他们拿到了装备,就等于是华夏人拿到了装备” 听到助理的话,休斯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技术培训? 人员支持? 这不就是想要拉己方下水吗? 要知道,单纯的军火输入还能算是“单纯商业行为”,可如果己方的技术人员出现在那片土地上,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 哪怕是己方最坚定的盟友,也要对这样的行动打一个问号。 “在世界经济危机肆虐的时刻,你们居然还有心思到处开战?” “中东还不够,现在居然还要开辟非洲战场?” “中东起码还有石油,要保经济,大家都能理解。但是非洲有什么?” 毫无疑问,这样质问一定会出现在国会的桌面上,而之后,自己也一定会因此而受到国会的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