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电磁炮、鹰击-21 (第3/3页)
,拦不住算我输好了
哪怕是美方最强大的盾舰,在它的面前也只不过是个弟弟。 当然,除了防御能力之外,攻击能力也必须有足够的提升。 虽然在未来,低成本、高投送密度的电磁炮肯定会成为主流,但在近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导弹仍然会是反舰的主力,陈念不可能做那种步子太大扯着淡的事情,所以反舰导弹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这一块,他就没有再去考虑前世普遍使用的鹰击-12导弹了,这玩意儿虽然也很强,可终归还是属于常规反舰导弹的范畴。 既然要整,那就一次性整个大的。 直接上DF-21。 应该叫鹰击-21E。 这型导弹在前世也已经诞生,只是没有大规模服役。 经过改进之后,它完全可以适应055D的垂发系统,哪怕是一坑一弹,也可以配备48单元以上的配置。 到时候,超过6马赫的高空巡航速度、以及超过10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将会成为所有海上舰艇的噩梦。 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一到两枚鹰击-21E,就能带走一艘满编舰艇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玩意儿实在太贵了 所以,为了保证平稳过渡,陈念非常善解人意地新增了一个备选项: 鹰击-18。 这是一种亚超音速结合导弹,突防能力同样很强,但相比起强到夸张的鹰击-21E,又要便宜了不少。 算是现阶段能用的起、并且能大规模装备的程度。 确定好了全部的装备计划之后,陈念没有犹豫,打开系统便开始解析。 5种导弹,源点消耗总共达到了47点,一下就干掉了陈念三分之一的源点积累。 不过,这也是值得的。 等这些武器全部搬上055之后,别说朱姆沃尔特了,就算是《超级战舰》里的外星矿船过来,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一艘055收拾的 花费了近一周的时间,陈念终于完成了全部导弹的解析和技术输出,而在拿到技术的第一时间,他就立刻联系上了朱学军,打算让她来主导这一系列导弹的研发工作。 原因也很简单,朱学军有主持DF-17导弹研发项目的经验,在鹰击-21这款导弹的研发上,有相对的优势。 接到陈念电话的朱学军倒是并不惊讶,在她心里,陈念已经在“导弹”这个领域沉寂了小两年了,也该是时候想起陆军这个老情人了吧。 于是,她的态度格外热情。 然而,当陈念说出自己的目的之后,她却一下子又高兴不起来了。 “.全是舰载导弹啊?小念,就是说,你如果空的话,能不能琢磨琢磨怎么把咱们二炮的战斗力也往上提一提啊” 听着朱学军略有些委屈的语气,陈念也不由得有些惭愧。 思索片刻之后,他委婉地开口说道: “二炮吧咱们现在不是有东风-41项目了嘛,再加上东风-17,暂时是够用的。” “就算要提升陆军,我估计我未来也会主要在直升机领域突破,毕竟这一块,我们差得太远了.” “好吧.” 朱学军无奈地回答,随后又继续说道: “那你说的这几款导弹的事情,我会跟CALT这边沟通,主导我会来做,但具体实施,还是要跟三院、二院那边配合。” “时间上我暂时没办法给你一个准确的保证,尽量控制在1年以内吧——毕竟技术都有了,也不至于拖的太久。” “明白了,那就辛苦您了。” “不辛苦,你才是辛苦了。” 海陆两军的门户差异只是茶余饭后的调侃,实际上,朱学军并不会因此对陈念有任何怨怼。 相反的,她深知要设计一款导弹有多难。 哪怕是陈念这样的“怪物”,想必也不会容易。 所以,从心底来讲,她确实是有些心疼这个后辈的。 为了华夏的军工事业,他付出太多了。 两人随意寒暄了几句,陈念便挂断了电话。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发起了呆。 武器问题解决了。 至此,055、深蓝16项目的所有技术关隘全部打通。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落地工作了。 他很期待最后的结果。 这两艘大型舰艇的诞生,将彻底终结华夏海军积贫积弱的历史。 而走向深蓝的道路,也将由此启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