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最强电子战系统,CHL-1106! (第2/3页)
” “以现在的作战平台而言,两款四代机首先要排除掉,不能使用。” “j-10?航程太短,航电太弱,撑不起chl-1106的需求。” “运-8f,目前改造难度大,达不到时间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具有可cao作性的方案,甚至是去改h-20” “不用啊。” 陈念诧异地看向刘永坦,开口问道: “刘老,您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确实,目前大部分战机都无法满足chl-1106的改装要求,但是,无人机可以啊。” “我们不是有彩虹-9吗?直接在这个平台上chl-1106,完全没问题吧?” 刘永坦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好,目前我们的卫星通讯体系不够完善,指挥效率实际上是不够高的,要让一架无人机去完成复杂的干扰任务,实现难度太高了。” “别的不说,光远程指挥这一项,就已经很难达到了。” “毕竟,只要电子战开启,彩虹-9所面临的电磁环境就一定是极端复杂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控制它?” “不用远程控制。” 陈念立刻摇头。 “无人机伴飞就好,让j-20指挥彩虹-9。” “玉井项目搞了那么久,现在都更新到第四代了。” “我觉得,趁着这个机会,也正好可以试验试验我们的‘忠诚僚机’计划了” 另一边,西工大。 王建成仍然在折腾着他的机械外骨骼设备,并且还是他梦寐以求的“战斗型外骨骼”。 当然,这一次他并不是因为纯粹的“兴趣”,而是受所谓的成飞委托,为官方开发可以适应低烈度治安维持工作的外骨骼。 在一开始,他还以为这种类型的外骨骼主要是用于城市警用方向,但随着开发需求一个一个提出,他也渐渐回过味来了。 这玩意儿不可能是警用。 应该说,它是会被用于某种特定环境下的“冷兵器冲突事件”上。 在哪里会有这样的事件? 答案不用说,他也能明白。 所以,在推断出这个信息之后,他的热情越发高涨。 这可是他第一次参与也许会直接用于“实战”的装备! 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一定要把各方面的细节做到最好。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他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殚精竭虑地对手头的产品进行着优化。 虽然之前乔麦已经说了不会在这个项目上投入过多,但隔三差五的,她还是会给王建成提一些建议、提一些技术思路。 这给了王建成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乔麦的话,他的工作效率也许至少要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 但即便如此,两人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 仍旧是互相看不顺眼,仍旧是维持着纯粹的技术合作。 不过,两人对此倒是一点也不觉得尴尬,似乎还没有进入职场,他们就已经学会怎么以职场的标准去与人交往了. 这一天,王建成按照惯例进入实验室,准备开始他这一天的调试工作。 但还没等他完成第一个实验项目,成飞专门为他配置的保密手机却响了起来。 王建成还以为是过来催进展的,他手忙脚乱地打开自己的实验记录,正打算按记录汇报,电话里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愣在了原地。 不是外骨骼项目的消息。 是一个可以说新、但也可以说旧的项目。 神经网络机械学习项目。 电话那头的“领导”对他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继续完善玉井04飞控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可用标准。 第二个要求,开发一套新的人工智能雷达算法,用于识别特定频率和波长的雷达干扰信号。 对于第一个要求,王建成并没有什么意外的——甚至实际上,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剩余不多的只是收尾部分而已。 但第二个要求,他就有点为难了。 “领导,识别雷达干扰信号没那么简单-——可能机器学习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但问题是,光靠人工智能训练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我们需要丰富的资料和更精确的概率算法来辅助提高成功率,这一点我说实话,很不擅长。” 王建成说的“很不擅长”,并不是指他在数学领域是个学渣,实际上,他的数学已经超过一般的大学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