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八章 巧合 (第2/3页)
从来没听你说过这种事情。” “而且那些人一看就跟以前你打过交道的不一样,苏丹的叛军至少还是正常的现代人,中东那边因为我们要登月,就干出这种事来?我简直都没法想象。” “千万千万要注意,一定要把防弹衣穿好了!” “知道了知道了。” 男人笑着点头,随后又安慰道: “情况没你想的那么严重的,现在的媒体就是喜欢夸大其词。” “实际上卡塔尔那边的事情根本就只是个意外——那可是个正儿八经的旅游国家,安全得很的。” “这次咱们过去,也只是正常地驻防安排而已。” “说不定比在非洲还轻松呢?混个6个月,回来还能赶上孩子出生。” 他的语气轻松,脸上也挂着“捡了大便宜”的庆幸表情,女人没有看出任何异常,这个话题便就这样轻飘飘地滑了过去。 然而,男人的心里却很清楚,这一次的外派任务,绝对不可能跟他此前去非洲维和的任务一样简单。 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真正要去的地方,不是卡塔尔,而是巴基斯坦。 或者准确地说,是巴基斯坦西北部边境。 而他们去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执行联合国维和部队手册里的那些诸如运输物资、发放物资、救援排爆、工程施工等等的普通任务。 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要协助当地军方,对活跃在山区和乡村地区的KB组织进行“处置”。 处置的方法是什么?需不需要己方直接卷入冲突?有没有可能演变成某种程度上的“战争”? 这一点,男人不知道。 不过他相信,官方既然做成了这个决定,就一定有其中的道理。 而自己,作为一个士兵,一个战士,只要执行命令,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他默默地吸了一口气。 看向一旁的妻子时,他的眼神变得无比温柔。 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守护”。 是的,在这个年代,华夏面临的直接威胁其实已经很少了。 但想要让日子过得更好,总是要去多做一些事情的 长安,办公室里。 陈念刚刚做完了对LITV发动机实施细则的审核,内容涉及到固液转化过程中温控模块的具体参数。 按照被提交上来的方案,温控模块的灵敏度已经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但让陈念感到意外的是,反而在本应该是己方最擅长的控制算法方面,出现了几个不大不小的纰漏。 首先是设计的降温速率过大、降温曲线过于陡峭,存在过度反应、效率超标的风险。 其次,升温过程又被设计得过于保守,按照计算模拟的结果来看,虽然能够勉强达到金属氢燃料的转化临界点,但放到系统整体上来看,又有可能造成燃料供应不足而影响工作推力。 因为这个方案,陈念可以说是毫不客气地把李炳忠和罗文两人怼了一顿,毕竟这是他们全权负责的领域。 而李炳忠在老老实实地听完了陈念的教训之后,终于也还是忍不住委屈起来,当场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跟陈念所追求地效率和安全性平衡不一样,他的出发点,是“安全大于效率”的。 毕竟在他看来,长征-9本身就具有充足的设计余量,按照LITV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它的运力不仅仅是充足,甚至是“超标的”。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去追求“最高级别”的调教,还不如保守一点,优先保证发动机稳定性。 这话有道理吗? 按照正常逻辑来讲、尤其是对一项新技术来说,它还是有道理的。 但在陈念这里就不一样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LITV发动机应该怎样去设计,也清楚在什么样的参数下,它绝对能达到既安全可靠,又具有超高效率的水平。 所以,在李炳忠看来,陈念的整体诉求,都是过于激进的 总之,这纯粹是个信息差的问题,互相想要说服对方,都没那么容易。 不过好在,陈念还有星火作为背书,在绝对的技术权威面前,李炳忠最终还是接受了陈念的意见,答应重新调整温控模块的算法。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陈念不由得有些好笑。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类似“学阀”的存在。 —— 不过好像自己一直都是? 哪怕是最开始,F119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