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 (第2/2页)
定的盐场去取盐·······” 怀玉说的这个,其实是后世的开中盐法。 盐商运粮到边疆,然后去盐场取盐,相当于为朝廷向边疆运粮,盐商们后来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便不再单纯的从内地往边关收粮运粮,而是直接在边关招募人搞商屯种地,就近种地得粮,降低运输成本甚至是粮食采购成本。 这样做对朝廷是有极大好处的,往边关运粮耗费很大。 现在怀玉也想在关陇搞这个,朝廷控制盐,盐商要想贩盐,得先给朝廷运粮,盐商拿凭证换盐,盐场到时再拿这收来的凭证到衙门换成钱、粮。 这样,朝廷直接运钱到边地,就不用再运粮。 在这个过程中,加征点盐税,打击点走私也是顺便的事。 “我唐立国以来,沿袭隋朝政策,对盐是不专卖的。”杜如晦道。 “下官也知道,但如今情况特殊,灵盐凉兰秦渭诸边地,屯兵驻军,粮食消耗很大,自给不足,更不用说打仗,一旦用兵开战,消耗更大,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寸步难行。” “武刺史你回去拟个详细的运粮换盐条程给我,我上呈陛下请示。” 杜如晦对武怀玉的这个想法很惊讶,甚至是很赞叹,不过此事甚大,还得请示皇帝。 至于武怀玉说要引进民间资本去盐州开盐场制盐贩盐、开市互易这些,杜如晦当然也很清楚武怀玉展示的善意。 说白了,就是邀请杜家也去盐州瓜分盐场利益,重新分配四大盐池的盐利,就跟当初武怀玉在盐井寨跟卢怀让程处默汪达他们干的是一样的。 只是这次盐州四大盐池更大,利润也会更多。
怀玉也不是吃独食的人,有好处得多拉上朋友,秦家程家樊家李家卢家都拉上,杜家房家也不能落下,一起合作的人越多,也就越安全。 这种事情并不犯法违规,但毕竟涉及到很大利益,cao作不当,总会引别人妒忌羡恨的。 杜如晦亲自把武怀玉送出皇城兵部衙门,引的不少人侧目。 回去马车上,李靖感叹。 “你那想法很大胆啊,若是真的执行,要触碰不少人的利益。” 苏烈也对这位师弟刮目相看,原以为年轻俊俏而已,想不到是真的很有本事,他很清楚,如果真能实行这计划,盐州真的会不缺粮也不缺钱了。 而有钱有粮,他苏烈还怕打不赢仗? 盐州落在梁师都手里多年,四盐池也并不是就不产盐了,梁也消耗不了那些盐,这四盐池的盐其实一直都是输入关中,甚至是长安。 梁师都控制盐池制盐产盐,但还是得通过大唐这边的人交易贩卖,甚至这盐利大头还是落到了大唐这边。 这些买卖那都早就是划分好十分稳固的了,武怀玉现在要重新分配,肯定得触动不少人利益。 “师傅,我也打听过这里面的道道了,不怕。” 不是猛龙不过江。 其实武怀玉也考虑过不碰里面的利益,就维持以前那格局,可他研究了下之前那些人,跟自己不是一伙的。 跟他们合作太难。 倒不如另起炉灶,砸烂以前那套,拉起一群新盟友,把这盐利分了,那些人要是肯配合,也可以给他们留一些。 “我这次去盐州,虽然并非本意,可既然得去,那就得把差事办好了,要办好差事,突破口就是这四盐池的盐, 我也是没有办法。” 当然,当好刺史办好差,顺便给自己和朋友们牟点好处,那不是顺便的么。 “光靠屯田,太难,只能靠盐吃盐。” 苏烈笑道,“还可以抢,咱们手里握着四千兵,那也不是吃素的。” 怀玉提醒他,“是两千兵,一千镇兵,一千州兵,京畿抽调去盐州,另两千团结兵,还只是纸面上的。” 就算抢,武怀玉觉得梁师都那么穷,到时他自己估计都要闹饥荒。 “二郎,你到时把德奖带上。”李靖道。 “二公子不是在终南山吗?” “我让三娘带人去把他绑回来,真当无法无天了,让他到你军中当个马前卒,” 怀玉可不敢把李二公子当马前卒,便笑道,“不如让二公子跟随苏师兄带兵?” “都行,”李靖对这儿子也是很无奈。 对于怀玉提出让李靖派些家人去盐州,到时参与盐场制盐贩卖这些,李靖也没拒绝,豪门世家可不是光做学问或打仗当官的,底下自然有无数旁枝庶出带着更多的世仆奴隶,为他们四处谋取利益,兼并田地、经商贩货、放贷收息, 豪门的繁华兴盛,那是要无数的钱支撑的。 只是这些事情,用不着他们亲自cao持罢了。 “明天崔善为家的酒宴,可别忘记了,记的早点到,莫失了礼数。”李靖提醒他,那些所谓的旧士族,最在乎的就是礼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