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武家的良心 (第2/2页)
多是靠着放贷这招。 因为还不起借贷,而被迫卖地卖屋,甚至卖儿卖女,典妻逃亡的多不胜数。 如今是贞观年间,大唐开国之初,但这个现象仍然严重。 “质铺、钱庄、金银铺等赚的太多了,”武怀玉对妻妾们直言, 大家听闻此言,面面相觑,还嫌赚多了? “这个钱赚太多不是好事,有损阴德。”武怀玉这般道,“现在朝廷要办官营钱庄,甚至陛下和太子,也会以内府和东宫的钱来经营钱庄, 以后钱庄当铺的经营会更规范,朝廷会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月利不得过六分,不得回本生利,利不过本,这是红线。 陈润娘便道,“我们武家不论是当铺还是钱庄,又或是咱们庄里出借粮食,利都远低于别家, 咱们借贷,就从没有超过月利六分。 是啊,咱们借粮,基本上是借粮还粮,也不会借粗还细,咱家不论是借钱,还是借粮,都是按月息三分算的。 月息三分,年利率也只有三十六。 相比起普遍倍利,武家的借贷确实较少, 樊玄符也说,武家的典当借贷等都很良心了,比如说典当,别家都是要先死命压典当物的价,然后只能借两三成的钱,借期短利息高,往往一两个月,就是倍利,到期不能赎回就成死当了。 借粮食也是各种猫腻,什么小斗借出大斗收回,什么借粗还细。 而武家呢,典当估值时不会压太狠,往往能借出估值一半,期限还长,利息还低。
再比如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借粮,一般也是按月息三分,借一斗,一年后才还一斗三升,如果是半年就还,那借一斗,利息只要一升半。 甚至是对许多庄园附近的百姓借粮者,还可以允许他们借粮后,用劳动来抵债,就不用偿还了。 再还有就是武家在家族中有族中义仓,在乡里有乡中义仓,这里面的粮也出借,但利息更低,甚至对一些残疾孤寡等弱势者,还会提供一些特别的无利息出借。 月利三分。 武家远远走在朝廷前面了, 朝廷现在划红线,说月利不得过六分,武家早就是三分了。 而且就算一时还不上,也不会利滚利驴打滚,再怎么样也不会利过本。 武怀玉想不到武家都已经这么仁善了,结果还能赚这么多钱,还能扩张这么迅速。 润娘告诉他,正因为武家这些年不论是典当还是借钱借粮,都利息较低,且不会有那么多手段,所以大家也更信任,有困难都优先来找武家借。 而民间许多手里有点小钱的地主、商人,他们的钱也没啥地方可去,于是也放心的把钱存到武家,因为武家早就有了有息存储,这比他们自己把铜钱埋在地下更安全,还能生息得利。 以前许多地主商人,手里有闲余的钱,是送去寺院,由他们帮着放贷,寺院要扣除一笔挺高的费用,却仍也有收不回的风险,但武家不是帮着放贷,而是直接有息存储。 利息不算高,可取用方便,且信用好,安全。 武家的庞大现金流,加上这些年越来越多小散户存款,武家的金融业务是风生水起。 武怀玉以前还真没太关注这些, “月利三分,这个不变。”他喝了口茶,“不过我建议,拿出一笔钱,用做帮扶专项款,” 比如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借款,专门用来借给那些相当急困的人,比如大病、丧葬这种急用钱项,借款人申请后,条件审核合格后,就可以发放一笔帮扶借款, “这个利息要低些,暂定月利一分吧。” 另外再比如百姓要购买种子买耕牛农具商人经营等的需求借贷,也弄一笔专款,审核后借贷,月息只要两分。 武家专门拿出这么两笔钱来,肯定也有数量限制,但这两个项目宣扬一下,那也是能够提升一下武家形象的。 武家虽然也做典当借贷,但还是有良心的。 更重要的是武家以后钱庄做大做强,信用这块是最需要的。 “我看还可以再拿出一笔钱来,用于对一些重大灾情时的帮扶,发放无息钱粮借贷,” 这些低息、无息的借贷,资金肯定有限制,且条件会审核较严,武怀玉提出每年拿出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净利润,投入到这三个专项基金里面去,用于帮扶更多人。 “阿郎这个想法好,我支持。”樊玄符毫不犹豫的支持,并不在意这会让武家每年少赚多少钱。 润娘她们自然也支持,少赚一点钱,多挣些口碑名声,很划算。 “那就这么说定了,以后我们借贷基本利息就是月息三分,按朝廷定的红线的一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