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 中秋家宴【一】 (第4/4页)
/br> 或则在面粉下锅焙炒前先裹在厚而粗的布巾里封密,放到蒸笼里蒸熟也可以。 紧接着是拌料:将焙炒过的面粉加入白糖、炸葱头碎、芝麻碎末,混合拌匀,装罐备用。 食最后一步,取三合面两汤匙放入碗中,用沸开水冲调成均匀糊状就好了。 香喷喷热气腾腾的三合面做好,李野闻了一下,顿时就有着一股清香纯正的味道扑面而来。 “妈,面做好了,你们要不要先尝尝味道?” 李野又重新冲了五碗出来,加上之前那一碗,刚好够六个人吃。 “面好了这么快啊?” 王美娟听到声音走了进来,一眼就被放着的六碗三合面给吸引住了。 “啊,儿子,这就是你的三合面吗,太香了吧。” 完便情不自禁的吞了一口口水,急忙就去端面: “不行,这..这太诱惑人了,我得先吃一碗才校” “我把面端出去了,让你大伯他们一起吃。” 等用托盘端着面走到门口才想起来,又问道: “哎对了儿子,你自己呢,你不吃吗?” “我没事,还不饿,妈你快端出去吧,给大伯他们也尝尝鲜。” 李野笑着摇头,虽然也很想吃,但还是忍了下来,他得先把菜做完再。 “那好吧,有什么要帮着打下手的你随时叫我。” 王美娟点头,也不再耽搁,端着六碗面就出去了。 没一会儿,外头就传来了夸赞声和不停吸面的声音。 滋溜,滋溜个不停。 李野一边听着,一边着手做第二道菜,姜母鸭。 相比于血鸭的重口味,下饭,出自于闽南的姜母鸭味道就相对来要淡一点点。 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 熟地、当归、川芍有补血活血功效,枸杞子有补肝益肾作用,党参、黄芪有补气的效果,老鸭可以滋阴降火。 因此,姜母鸭妙就妙在气血双补的同时,搭配鸭rou的滋阴降火功效,使得蠢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老姜除腥热身的药膳效果也是让人们普遍喜爱的主要原因。 姜母鸭之所以受欢迎,和它独特性也有是息息相关。 第一个点,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更是独特。 再者有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最后则是,盐鸭,整只带头带爪,在福建闽南常常先做“拜拜“,后食用。 三个因素加起来,也让这道菜再闽南一带可谓是名声大噪。 李野在看完食谱记忆之后,也是忍不住食欲大动,迫不及待的想要做出来吃上一口。 鸭子早已经准备好,根据食谱记忆,需要先把鸭身剁成三厘米大的块,鸭头一劈为二,再横着斩为两截。 这一点对他没有任何难度,白玉刀光芒闪烁间很快就完成。 接着是老姜去皮洗干净,然后用刀在菜板上拍松,再用手撕成条。 第三步是猪棒子骨洗净,放入清水锅中,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转用中火熬至汤色乳白,捞出棒子骨。 紧接着干辣椒去蒂去籽,切为细末。 香葱择洗净,也切成细末。 最后是鸭心、鸭肝、鸭胗、鸭血均切片,鸭肠切节,水发粉丝、水发腐竹均切节,洋白菜切块。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才算是完成。 就可以进入烹饪阶段,炒锅置火上,放入芝麻油烧热,将鸭块倒入锅中,翻炒约十五分钟,要炒到鸭块水分将干且快熟的时候,才撒入白色药料一包,继续炒至药料香味溢出时,起锅盛入高压锅郑 接着掺入棒骨汤,加配料: 食盐,鸡精、米酒和冰糖,再投入黑色药料两包,然后加盖上火,至上气后压约十五分钟。 等完成之后,把锅离火,再焖十五分钟之后揭盖,把鸭块捞出装入盆中,锅中炖鸭原汤则留着备用。 李野按食谱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重新拿了个锅开中火,放入芝麻油烧热,倒入先前准备好的姜条翻炒至姜条水气将干且收缩变时,撒入白色药料一包,续炒约三分钟,起锅装入大碗内备用。 做完之后,用大碗倒了适量老抽,放入白糖搅拌,等白糖溶化以后,再放入干辣椒末、香葱末及少许芝麻油,调匀之后就成了姜母鸭的料汁,把料汁分盛于若干个碗内作为味碟,一会吃的时候来用。 味碟做好,继续忙活,先把姜条分别装入火锅中垫底,再将鸭块分别盛入火锅中,然后将高压锅中的炖鸭原汤及适量棒骨汤分别倒入火锅中,再将火锅端上火,烧到沸腾之后,放到酒精炉上,做到这一步就算完工了。 李野呼出一口气,一边喊着老妈帮忙上菜,自己则先拿了个托盘,把料汁味碟及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等配菜放进去,然后端了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