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章 民意 (第2/2页)
陵很多年了,从来不曾接触过执掌朝政这种事情,没有经验和能力也是正常的。随即收回了怒火,无奈道: “罢了……这都是命……” 说着,他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对着魏发问道: “寡人昏迷多久了?” “不……不多不少,正好三天……” 魏发有些心虚道。 “什……三天!?” 听到这话的魏无忌一脸的心疼。三天啊!魏国整整三天时间群龙无首,而且还是在这种危难时刻,鬼知道外头会变成什么样子! 另一边,魏发似乎看出了魏无忌内心的想法,开口说道: “外头……如今已经乱成一片了……” “这几天来城内的水位越来越高,已经高到齐腰深了。国人们在自己家中无法生存,已经全都躲到屋顶上去了。” “但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躲到屋顶上虽然可以避免给浸泡在水里,但是却无法生火做饭,晚上也没有办法躲避寒风和露水,是以这两天来城内的国人全都怨声载道。也就城内道路已经不通,否则他们指不定已经跑到王宫来讨要说法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根据城墙上穿回来的消息,在经过三天时间的浸泡之后,大梁的城墙已经开始出现松动了,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坍塌。虽然程度很小,范围不大,但是那终究是已经开始坍塌了。根据城头那些士兵们的说法,这城墙怕是撑不了几天,就会彻底坍塌了……” 先秦时期的筑城技术还是非常原始且落后的,所谓的城墙其实就是内部搞一层夯土,外面贴一层砖块,仅此而已。
当然,事实上后世封建王朝的城墙也大多是这么建造的。只是相较于先秦时期,后世封建王朝的夯土技术要更加先进一些,夯出来的城墙要更加结实一些。而且后世的烧砖技术也要更加发达,贴合技术也是。因此在面对洪水的时候后世的城墙要更加持久一些,不至于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发生崩塌。 像大梁这样,在洪水的浸泡下仅仅三天就出现崩塌的情况,在后世只有可能发生在一些小县城身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一国之都身上的。 扯远了,无论怎么说,在洪水的浸泡下,魏国国都大梁已经出现了防线崩溃的风险。而一旦城墙彻底崩塌,等待魏国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灭国! 因此,在听到魏发的话之后,魏无忌再次晕了过去。无论魏发如何呼唤,他都无法醒来。 而就在魏无忌再次晕倒的时候,大梁城中也逐渐开始出现死亡现象了。 虽然此时的水深还不高,但是要知道平民们的房子可没有城墙那样的质量。在洪水的浸泡下,大梁城中的民居率先坍塌。连带着,躲在屋顶上的居民也因此直接落入了水中,拼死挣扎。 有好心人伸出援手将那些人拉到自家的屋顶上来,但是随着屋顶上人数的增加,自家的房子也开始支撑不住,也直接彻底崩溃,两家人再次落入水中,被洪水浸泡着。 此时的水还只有齐腰深,一时半会儿的确实是淹不死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能无视洪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浸泡在水中的大梁居民皮肤开始溃烂,体力开始不支。再加上长时间没有进食,于是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洪水之中,彻底失去生命。 而伴随着去世居民的增多,幸存的大梁居民中也开始酝酿起一股怨气。所有人都在埋怨自家的大王,当初为什么要和秦国作对,为什么不早早地臣服于秦国,以至于自己遭这种罪。 当然,当初决定不臣服于秦国的是前任魏王,因此大梁的居民们只是简单地抱怨了几声,便将矛头指向了现在的魏王魏无忌。 而他们指控的理由也很简单,魏无忌本就是篡夺上位,法理依据本就不足。结果在上位之后还胡乱调整魏国的基层军官,将自己的三千门客安排进去,以至于魏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若非如此的话,秦军又怎么可能这么快打到大梁来? 当然,抱怨归抱怨,此时最重要的还是赶紧渡过这场难关。幸存的大梁城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在自家的房顶上大声呼喊。而其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督促魏无忌赶紧开城投降,给自己这些无辜的人留一条生路。 一个人的声音自然是无法大到传到王宫之中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这次喊话的大梁居民变得越来越多。原本距离喊话源发地很远的居民也被逐渐“接力”参与了进来。一时间整个大梁城内响起了要求魏无忌投降的声音。其声音之大,就连远在大梁城外山丘上注视着这一切的王沉和魏增,也都听得一清二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