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茶的岁月_第九十四章:青山依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青山依旧 (第2/3页)

br>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宗麟咏吟词牌毕,在飘飞如絮的烟烬间转面说道:“此词乃‘临江仙’,嘉靖年间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写于泸州渡口。他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谪戍云南,终老于‘永昌卫’。其去世时你这小姑娘未满四岁……”

    有乐啧然道:“别以为我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出名于元末明初的说书演义,杨慎比罗贯中这厮晚生一百五十八年,他的临江仙,为何成了三国演义开篇词?那是因为嘉靖年代人们又再重新增删整理了不只一遍刊本,此后又有人对‘嘉靖本’不断的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人们历来厌恶司马氏那班权jianian,而真正的英豪倍受传颂,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便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你把箫还给她!”

    宗麟浑若未觉我在旁边伸手,自顾慨叹道:“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或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平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通过寥寥几句词娓娓道来,令人心有戚戚。”

    “原来所谓的木牛流马,只是手推小独輪车。”长利刚说就被有乐以手掩嘴。他挣扎着憨笑道,“我听说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神奇器物,并改造连环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传说很厉害的样子……”

    “谁说不厉害?”有乐卯他脑袋。敲之曰,“不信你就去站在床弩前面,试试看十矢齐发,会不会拦腰将你截断……你看那些箭有多大,就跟鎗戟差不多!”

    “所谓床弩,也无非只是些门板。”长利憨望道,“上面架起几张大弩,箭再粗也没多少棵,洒射几拨就没了。”

    “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乐摇扇说道,“即使再厉害,当然不能跟我们家那些国友铁炮相比。毕竟我们来自一千三百多年后,然而就算这样,真拼起命来,宗滴这厮就算拿铳也硬干不过那么多乱兵……”

    长利憨然道:“那些乱兵爬在宫墙上袭射的箭矢好像也不怎么厉害,刚才射夏侯霸就没死,只是弄他的舌头坏了,无法说话……”有乐敲他脑瓜,说道:“那个束发老将并非夏侯霸,明明是张翼。他身上穿那么厚的铠甲,怎么容易被射穿呢?即使这样,我看他也快‘挂’了,你看他爬在那棵挂满首级的树下,气都喘不过来……”

    信孝闻着茄子张望道:“树下有些野狗,不知在拖拽何物争相撕咬?”我转面投眸,看见束发老将爬去驱赶,随即嘶声大叫。跟随其后的人亦在惊呼:“似是魏兵搬来弃下的太子尸骸遭犬群拖去树丛里面了!大家快帮张将军去抢回来……”

    长利亦要跟去,却被宗麟走来拽回廊间。长利转面说道:“我们那时候驱赶野犬,用炮竹最有效了,爆响之声吓跑它们,就跟过年放鞭炮驱除年兽的传说那样,信包曾跟我说,其实‘年’是厉鬼……”

    信孝闻着廊壁外飘近的烟味转觑道:“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根据古籍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在火药发明之前,只有‘鞭’,没有‘炮’。人们甩鞭子,鞭子的尾部发出‘啪’的声响,这种动作成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

    说着,抡起软鞭朝空中一甩,荡向旁壁,果然发出脆击之声。随即拢鞭盘袖,说道:“《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年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宋代的抗金义军据此做出了最早的随身火器‘手炮’,填装火药于竹管之内,添加钉针砂丸,用以射敌。”

    “年惊惮,”宗麟将信雄拉回来身边,目望窗外幽荫,却似面有虞然之色,蹙眉转觑道,“就是‘年’这个东西的本名。在古代传说里,其极可怕。样子大概就跟信雄望见的那个如丧考妣之影差不多,我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