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八章:洛阳知己 (第2/4页)
…”长利爬起来憨问:“你是问向雄吗?我也想知道他为什么哭……” 向秀以手遮头,冒雨跑过来,在檐下擞衫说道:“哦,他呀?此前是王经的旧部,初仕魏为郡主簿,刚出道就侍奉王经。向雄起初给时任太守的王经做事,后来王经受命出去领兵打仗,与蜀汉大将姜维周旋过一段时日。向雄留在郡内,短暂跟过几任上司。不幸的是他时运不济,据说他跟谁,谁就被砍。最近他又有一个上司被剁,刚换另一个老大,出衙门就挨砍了。所以他伤心,眼看走投无路时,王经奉召上洛,出任司隶校尉,任命向雄为他的都官从事。不料又出事了……” 信澄听得咋舌不已,恒兴在旁摇头说道:“我不信真有这么邪门儿。想来只不过是一连串的巧合而已……”信孝颤着茄子转觑道:“我看不是巧合能说得过去吧?向雄回来跟王经,没多久王经完蛋。此后向雄去跟钟会混,你看钟会下场如何?钟会玩完之后,向雄冒死替其收葬,司马昭最终原谅了向雄,宴请他吃喝并给他做官,让向雄跟其混饭,随即司马昭中风而死。其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仍让向雄跟他混饭,不久司马炎身心健康每况日下。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受封为齐王,在当时总领军事,安抚内外,很得人心。司马攸重用向雄,并宠信嵇康的兄弟嵇喜,晋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钟会的堂外甥儿荀勖一伙趁机进谗将其排挤出朝,致使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总是一副眉花眼笑模样的刘伶抱了些雨衣和伞过来,立在廊间,静聆宗麟说道:“王经是冀州的名士,其乃河北清河人,农民出身。陇西之战遭姜维击败后,王经作为魏军初败和此后毁坏的造成者,被召回京城另行任命,雍州刺史之职由邓艾部将诸葛绪填补。王经回京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和尚书,颇受魏帝曹髦宠幸。他夹在曹魏宗室和司马家族的权力争斗之间,处境如履薄冰……” “最近有风声说,”向秀不安的低言道,“皇帝不顾王经劝诫,执意讨伐司马昭。洛京恐怕真的出大事了,宿卫营刚才连番来人,急着找阮嗣宗,说是情势有变,皇宫里和相国府纷在催促他赶回料理。我听到些片言只句,一边是催他出兵,另一边则要他按兵不动。嗣宗看来也很为难……” 我正感奇怪,闻言忙问:“阮籍去哪里了?刚才好像看见有个人急着来找他,称其为侯爷……” “启禀关内侯,”一骑冒雨匆至,不待驰近,先在檐外滚鞍下马,抢步疾行,向庭前披雨篷伫立之人行礼趋陈,肩膀似颤难抑,哽声说道,“步兵校尉阮大人,府前出事了!相国让人四处找你,别的不许细说,只要你赶紧前去,帮着安抚宿卫各营,不放一个兵出外。肃清全场,好让钟会他们先收拾王经等一干人……” “阮籍在前边,”宗麟在我旁边悄谓,“当年曹髦即位为帝,立马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迁任阮籍为散骑常侍,使其扈随天子左右。司马师为了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也被赐为关内侯。淮南生变之时,司马师因患目病暴卒于军中,由其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阮籍为避开司马家族的疑忌,主动向司马昭请求外出任官。只十余日又被召回京师洛阳,让他留在司马昭身边做事。大约只过一年,阮籍请求作步兵校尉。当时钟会建议司马昭同意,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局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见解,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搪塞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阮籍竟大醉六十天,使婚事无法谈成。步兵校尉一职,虽然是朝廷中枢的属官,但不像散骑常侍那样与皇帝有亲近的关系;虽说是武职,却又不执兵权,仅领宫中宿卫,不会给司马氏造成压力,容易引起司马氏的猜忌。阮籍担任此官职时间最长,所以后世通常称之为‘阮步兵’。” “谁说时无英雄?”孙八郎在船头垂涕而叹,“钟会与阮籍,在这场‘甘露之变’都没能做英雄。或许他们也曾扪心自问,当时果然有这个本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吗?曹髦似亦曾经寄盼望于他们这等样人物,然而关键时刻跟随曹髦一拥出宫,真敢去诛司马昭的只不过是些老弱僮仆。曹髦天真地召唤百官跟他一起走,群臣纷畏而逃,争相跑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时任尚书的王经没跟着去向司马昭告急,仍在宫中劝说:‘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一旦这样做,不是想要除去疾病却反而使病更厉害了吗?祸患恐怕难以预测,还盼三思而行。’曹髦不肯听劝,掷诏书于地,断然道:‘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这位十九岁的皇帝拔剑登辇,率领苍头老兵和僮仆们冲向司马昭的相府,就此踏上了不归路。” 信孝闻茄说道:“曹髦一行刚冲出宫外,先遭遇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都吓得逃走了。司马昭的亲信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贾充部众不敢抵抗,众人想要退却,贾充之军将败,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向贾充问道:‘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发狠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如今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从背后刺穿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司马昭闻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司马懿的三弟、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号泣道:‘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司马昭急忙召集群臣讨论善后。陈泰不肯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去叫他,陈泰昂然道:‘人们议论说我陈泰可以和你相比,今天看来你不如我陈泰。’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这才不得已而入宫,见到司马昭,悲恸欲绝。陈泰激愤得说不出话,伸手只是指着。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询问:‘玄伯,你将怎样对待我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冷然道:‘我说的只能是这些,不知其他。’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改而威逼郭太后下旨,按自己的授意将曹髦抹黑一通,褫夺皇帝封号,简陋下葬之时,百姓相聚而观之,纷议:‘是前日所杀天子呀!’许多人掩面而泣,悲不自胜。名将陈泰因过于悲恸,不久吐血而死。” 宗麟叹息道:“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之中,为数实在不多。这位壮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有一身傲骨,以最刚烈的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