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二章:白驹过隙 (第3/4页)
无以抑止。我回宫要写一百个浓蘸爱心的大篆,留诸于世……”宗麟闻而唏嘘不已:“日后被我收藏到手,其六篇遗作果然爱心横溢。你们别小看他,赵高文笔很好。至于所谓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说,其实不无争议。那些大坑里不只有儒士,尤数术士为多。首先是那些方士‘坑’他在前,使他愤怒收拾方士,烧掉道术经籍之类,后来事情闹大而致失控,也难免殃及儒书……” “说说而已罢,他以前就坑过谁么?”恒兴摇头说道,“我觉得只是随口吓唬人,尤其是那些不安份的文人。所谓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秦始皇认为一些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也包括儒生在内。李斯亦有同感,告诫女生‘不要上文学的当’,认为妇女常常被美丽的诗文欺骗,尤其是那些儒生也爱和方士一起蒙骗秦始皇。后来徐福给他整出大笑话,热热闹闹地哄骗得逞,一去不复返。秦始皇上了当之后,反应很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秦始皇察觉儒生和术士搞乱人心,令天下不安,于是‘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孔子十世孙孔安国在西汉末年为《尚书》写序亦言:‘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为《战国策》作序指出:‘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史记》称秦始皇颁布诏令:‘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同时秦始皇焚书,让人学法令,以吏为师。命令百姓求学于官吏,必须向官僚学习。但秦始皇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 “事情发生在秦始皇被徐福他们屡次忽悠之后,”信孝闻着茄子说道,“《史记》称秦始皇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jianian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民心。’此祸起于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然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四百六十人并全部活埋。将更多私藏诗书之人发谪徙边。” “当时是先焚书,此后才坑儒。”有乐摇着扇子说道,“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责令: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不到三十天,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妄議’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自从统一六国,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们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方士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非但逃之夭夭,而且一路四处骂他刚戾自用、贪恋权势等等。秦始皇听闻后,盛怒不可抑止,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所谓的‘坑儒’事件。不仅‘焚书坑儒’,还下‘挟书令’,藏有儒家经典者治罪,直到西汉惠帝时,才废除‘挟书令’,再到汉文帝时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传经。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这样的经典就是所谓的‘今文经’,但因每个老儒的记忆有出入,解说有差异,于是出现了一部经籍有几家说法的情况。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至于‘古文经’是用秦统一以前的篆书抄写的经典。秦在焚书时,人们将这样的经典和其它一些古书埋藏起来。西汉前期,由于拆除老房,相继发现了一些古书。汉武帝时,下令献书。汉成帝专设官员负责收集古书,并着手进行整理。西汉末年,刘歆在整理古书时,发现古文经典不仅经文与今文经互异,而且篇章也多出不少。唯在东瀛列岛,收藏秦代以前的古籍最为齐全。那是因为渡海逃迁的人们带来保存至后世,徐福的后裔北畠亲房出任大臣时曾骄傲地说:‘孔子全经唯存东瀛矣。’信雄很小就入赘他家族,迫使老婆千代御前自杀身亡,随即信雄以婿养子的身份强行接任掌门,成为北畠世家继承人。他坐堂的地方就是东海堂,背后有个巨大的‘徐’字古篆……” 小珠子在旁嘀咕:“徐福率众跑船,溜去他们徐家宗族所谓‘东海祖地’以后,秦始皇在公元前二一三年和公元前二一二年焚毁书籍、至少坑杀四百六十余人。昔时,秦相吕不韦明确指出,东瀛扶桑亦属秦国疆域。徐氏对此并不认同,他们从来把东瀛扶桑一带看作徐国历代的祖土。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失败后,邹衍离齐入燕,提出大小九州之说,划分世界为九十州。非仅沿承先秦说法:‘地有九州,别处五行。’其更认为中土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此说之形成,与齐国东临大海不无关系。因而对海外世界产生遐想,邹衍认为古称神州的中原内部所谓九州是小九州,神州之外还有同样的八个大州,连神州算在一起,成为大九州,这才是整个天下。而徐氏宗谱早就把海外瀛州看作他们的祖传土地,世代属于徐偃王后裔。地方绅士联盟首领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着神仙。秦始皇派他去求药,顺便倾投大秦国力加以开发,徐氏重返东海祖洲即今之日本,留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渔猎、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 长利憨问:“邹衍是什么人呀?” “五行创始人,”有乐摇扇说道,“战国时期阴阳家,其属于阴阳学派。并曾创建学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立论根基,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给他取外号‘谈天衍’,又称邹子。他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公孙龙善辩,坚称‘白马非马’,邹衍跟他发生过口角……” 眼神厉害之人恼觑道:“赵高,你不要只顾着跟李斯口角,在那里纠缠不休,你俩是不是想一起进坑活埋,到地下绊嘴才爽?尽快把仙童给朕抱过来,莫让那个肥胖的仙童跑掉,朕急着要问明其竟能‘逆生长’的秘方,谁拦就灭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