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织女星临凡 (第1/3页)
第134章织女星临凡 “师若要往朝宫去,需先让观中知堂道士先持拜帖前去通禀才可,师位份在他之下,理当持此礼数。” “还是暂时不要前去打扰朝宫主持为好,反正我那三清殿主也是个闲职,贸然上门也没什么话。” 守静老道士并不追问张牧之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只是点头:“既如此,明日我遣个道士往朝宫送个口信就是了。” 张牧之点零头,心中暗道:“无论张懋嘉怀了什么心思,此刻也无需太过在意,都是我张家之人,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 “九阳祖师还有七八年阳寿,估计张懋嘉就算有争位的心思也只得憋着。” “待九阳祖师羽化时想必我神通法力也大成了,到时候我执掌都功印、斩邪剑,又有上界祖师首肯,师府上下哪个敢不服?” “也就是那张元吉自家不成器,估计上届祖师也预知了他未来要入魔障,才坐视张懋嘉争位……” 守静老道士看了看色,笑问:“这就到作晚课的时间了,师可要给众道士训话?” 张牧之摇摇头:“我哪里有资格训话,这观中大事务依旧由守静道长做主,像这早晚课之事,平日里如何,日后依旧如何便是。” 守静道长要带着众道士诵经,于是站起身来告辞。 张牧之对黄白两个童子道:“你们两个也一起去,守静道长深明经意,纵使我也多有不及,你俩要用心听讲!” 守静道长早看出这两个童子是精怪,不过也没多什么,依旧随和地带着黄白二童子出去了。 张牧之独自在院子里转了两圈,然后在北向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门。 推开门之后正见满目葱绿,山川清秀,一条石子路蜿蜒通往山下乌龙潭的方向。 张牧之走在路上举目四望,又见清凉山半山腰处依稀可见门楼牌坊,飞檐斗角隐在丛林之郑 暮色中又有鼓声传来,一声一声低缓而富有禅意。 “想必那牌坊处就是崇正书院了,而这鼓声当是山顶清凉寺中传过来的。” “这清凉山地处清幽之地,却又不过分偏僻,正是上等修行之所,儒释道三教皆在此开教化之门。” 张牧之随意行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水边,突见草丛浮动,又有沙沙声响起,接着就有五六只巴掌大的羊走了出来,咩咩叫着四处觅食。 “这是羊魃,乃是羊骨被水浸后又受地灵气滋养而化生的精灵。” 张牧之继续行走,又见到水中精气化生的庆忌,草木精气化生的蝶精以及其他种种懵懂无害的精灵。 “原来如此,这乌龙潭乃是山根所在,正处在地脉灵眼上,灵气要比山腰、山顶上浓郁的多,才有这些精灵孕育而出。” “还是莫要闲逛,在这等灵机充沛之地一日修行便能顶寻常数日之功,不如回去练气!” 道士失了兴致,又沿着石子路走回自家院,静坐行气积蓄法力,以求早日炼成最后一尊雷帝法相。 张牧之心中隐有预感,只待这最后一尊中央黄崩烈雷帝的法相炼成,自己就是五行齐聚,到时候无论神通法力还是元魂境界都会有极大地提升。 一夜无话,次日,张牧之服食了大日紫气和六丁神将采集的月露,两个童子又从食堂里端来了早饭,用过之后就出了院。 张牧之作为灵应观的新主持,带着众道士拜了三清、王灵官和赵玄坛。 守静道长先领着众人做早课,然后又一齐练《五禽导引术》! 张牧之左右无事就进入藏经楼里读经。 灵应观被守静老道cao持了二三十年,这藏经楼里藏书颇丰,不仅有各种道经,连儒家经典也很齐全。 张牧之随手拿了本《南华经》,寻了个蒲团坐下,看得津津有味。 《南华经》即《庄子》,相较其他经文来,这书更加浅显易懂,内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而流传甚广,不仅道家常读,甚至是儒家亦将之奉为经典。 全书六万五千余言,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既有红尘俗世,又有鲲鹏这等神兽故事,此经并不曾讲修仙得道之法,却字字都是道家逍遥之意。 “只有南华真人这等有道真仙才着得此书,怪不得《南华经》能和《黄庭经》《道德经》并列,世人多称道家学问为“老庄之道”“黄老之学”。” 张牧之即使早已熟记书中内容,此刻再读依然深有感触,忍不住顿首赞叹。 过了约一个时辰,守静道长手持拂尘,领着一个穿青衫的书生来到藏书楼:“主持,这便是那郭秀才,今日书院休沐,老道就领着他前来见过。” 张牧之放下《南华经》,笑道:“你们自去寻蒲团坐就是了。” 藏书阁里本有桌椅,是掌管典籍的座位,当然郭书生来此帮着打理藏书楼后也坐在旁边读书。 但主持都发话了,守静道长和郭文斌也就一人寻了个蒲团,来到张牧之近前坐下。 张牧之抬头看了郭文斌几眼,笑道:“我看伱才思、性情都是极好的,但是身体太弱,日后要注意保养才是!莫要太熬夜,也不宜整日枯坐。” 郭文斌有些拘谨,又对这个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新主持”有些好奇,于是拱拱手:“多谢主持关照。” 守静道长也笑:“我也是看他身子有些弱,这些时日已经让他跟我们一起练习五禽导引术了。” 张牧之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