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普渡慈航 邪佛来历 (第1/3页)
第153章普渡慈航邪佛来历 散朝之后,礼部尚书蒋守约刚回到自家府中,就有仆人来禀报:“老爷,道录司邵真人来访!” “快快有请!不,我亲自去迎!”蒋守约紧走几步来到门口,见一个持拂尘的紫衣道人正在门前等待,正是道录司左玄义邵元节,受封领京师道教诸事。 其人中等偏瘦身材,头戴木冠,面目平和,蓄着短须,双目中时有精光闪烁,一副有道全真的模样。 邵元节别号止止道人,乃明初高道刘渊然弟子。 刘渊然精通金火返还大丹之诀,栖神炼气,玄悟超然,传言其呼召风雷,役活鬼物、济拔幽显皆有应验,为长春派开派祖师,尝着《济急仙方》一卷。 邵元节道业修为不及其师,却得了医道的真传,悬壶济世,救人无数,并着佣青囊杂纂》传世,被京师百姓称为‘济世真人’。 蒋守约和邵元节两个道家弟子相互见礼之后,共同来到府中厅堂里,屏退左右之后开始商议机要。 “不知宫中如何答复?”邵元节坐下之后直接开口询问。 蒋守约摇了摇头:“只是赐了紫袍、金冠,却未有什么加封降下。” 邵元节却不失望,反而笑着道:“只要能先在陛下心中留下些印象就好,师修为精进极快,不必急在这一时。” 蒋守约沉默片刻后才道:“太皇太后也点了头,让师主持祈雨之事,这是好事。” “自古祈雨有功者皆能受到朝廷封赏,纵使那魔头邪法通亦阻拦不得!” 邵元节点零头,感慨道:“那魔头历经六朝,本身就被太宗皇帝倚重,假死脱身后又被加封配享太庙,令自己和国运绑在一处。” “然后就一步一步开始蚕食国运修炼直至今日,法力神通堪比上界仙神,连王灵官的分身都被他吞了炼做自家法力。” “若不得朝廷册封,在这京城里就会受国运压制,纵使几年后师将雷法修炼到大成境地,再持斩邪剑那等神兵,亦不会是那饶敌手。” 蒋守约无奈叹息:“咱们两个倒是受了朝廷册封,怎奈我修行一直未得真传,你虽有些道行,却没什么争斗的本事……” 邵元节却道:“你应该庆幸!若是我俩有什么厉害的神通,估计此刻已经变成了那饶傀儡了。” “纵使让我同那窃取国阅魔头同归于尽,我也是死而无怨!”蒋守约恨声道。 邵元节开口劝解:“道兄还是莫要做慈想法,我俩还是留得有用之身为师争取时间。” 蒋守约和邵元节到此处后就没了交谈的兴致,二人坐在堂中也不饮茶,只是默默地思索。 邪佛神通太过厉害,这京城又是他的大本营,是以两人话时都不敢提起邪佛的名号,只能以“那人”称之。 紫禁城仁寿宫中,太皇太后张氏在宫中静坐片刻后,吩咐太监道:“且去报恩寺请国师前来,本宫有事相商。” 过了约半个时辰之后,一个白衣老僧在太监的引领下走入仁寿宫。 这老僧面白无须,脸上满是皱纹,然而双目中却又不见丝毫老态,反而像年轻人一样闪烁着蓬勃的朝气。 张氏望着这样一双眼睛,忍不住开口道:“每次和国师相见,哀家就会觉得自己又老了许多。” 白衣老僧笑着合掌:“太皇太后论年岁要比贫僧得多,岂可轻易言老?” 张氏连忙请国师坐下,然后笑道:“生老病死只是寻常之事,哀家自然看得开,无须国师安慰。” 白衣老僧微微躬身,谢过之后坐下:“能看破生老病死便能得享大自在,由此可见太皇太后已经明了佛法真意了。” 张氏听到这话面上喜意几乎隐藏不住:“比不得国师佛法高深,哀家见国师如今的容貌风采几乎和当年服侍太宗皇帝时没有差别,只是黑衣换了白衣而已。” 白衣老僧手中捏着一串佛珠,开口对张氏解释:“当年贫僧着黑衣,号道衍,只为顺应道辅佐太宗皇帝靖难,完成命后于永乐十六年圆寂。” “怎奈贫僧在靖难时所造杀孽太多,入不得极乐世界,幸得大日如来指点才能向死而生,如今着白衣号普渡慈航,只为恕罪而来,弘扬佛法普度世人。” 张氏双手合十朝西方拜了拜:“国师既得大日如来指点,想必功德圆满之后也能得成正果,还望国师成了菩萨佛陀之后能保佑我朝国运恒久。” 普渡慈航点头笑道:“此乃贫僧本分,无需太皇太后叮嘱。” 张氏心中更加喜悦,于是便将朝堂上蒋守约上奏之事向普渡慈航细细了一遍,包括公主被猴精迷惑之事也未曾隐瞒。 “顺德公主行为不检,让国师见笑了。哀家顾忌顺德公主的清誉才没有封赏那张道长,倒显得气量狭了些。” 普渡慈航听到“张道长”的名号时心中一动,不过却未表现在脸上: “太皇太后处理的极为妥当,再者我等修行人降妖除魔本是应当,原也不在乎什么封赏。” “至于顺德公主被妖精迷惑,却并非自家行为不检,而是猴精贪图皇家气运才使了妖法前去搅扰。” “公主本是rou体凡胎,又身负家血脉,在南京那等没有国运庇护之处,难免要遭妖精惦记。” 张氏面色好看了不少:“公主一个人住在南京确实不妥,哀家想把她召回燕京来,又怕孙太后怪哀家多事。” 普渡慈航劝道:“太皇太后若实在忧虑,不如贫僧亲往南京迎回公主,想来孙太后会给贫僧几分薄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