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是秦始皇_第二百二十七章 献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七章 献女 (第2/3页)

同,始皇帝灭齐,对他们来讲,算不得什么仇恨,真要细起来,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恩惠的意思。

    故而,今日看到始皇帝在大殿上的威仪,心中有点五味杂陈。

    武举这边尘埃落定,但文科那边的成绩,就没那么快了。因为此次文科考试,牵扯到了算学、阴阳学、法学、农学、医学、墨学在内,共计六个学科,几乎涵盖帘今所有主流的学派。

    所以,朝廷这次组织了各家学派的博士,进行统一阅卷。

    由于糊名誊抄制度的推行,阅卷保持了最大可能的公平,当然,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家学渊源的,有长辈可以参与阅卷的,还是能从答题的情况,看出一丝端倪,但这都是极个别的,而且一般这种出身的,就算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也足以中举了。

    倒也不至于影响公平。

    至于秀才科,则是由赵郢、李斯和蒙毅三人亲自批阅,排出名次之后,呈请始皇帝定夺。

    三个人都没有回去,当晚上加班加点,对秀才科的试卷进行批阅。

    赵郢不动声色地把所有加了标志的试卷,都判了优等或者是良好。李斯和蒙毅倒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端倪,就算偶尔意见相左,但也考虑到皇长孙殿下的态度,跟着赵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毕竟,敢来参加秀才科的,也没多少真正的庸才。

    当然,像张苍这种,是属于特例。

    这货本身是法家学徒,韩非子和李斯的同门师弟,结果第一场,法学考试,疯狂攻击法家各种条款,愣是把一场简单的法家考试,考成了论文答辩。

    算是自爆。

    第二场,《铸军魂》的考试,又旁征博引,从各种角度,历数大秦政策的残民害民之举。

    关键是这货,这些年游历各地,还言之有物……

    成绩,当然是稀碎。

    科举取士,第一关,立场考核就直接判了死刑。

    但第三场的策论,是考的真好啊。

    真正的言之有物,切中时弊,思路清晰,框架分明,有大方向的引导,又有细节上的考虑。

    “人才难得啊——”

    哪怕是一向性格严谨的蒙毅,都忍不住感叹再三,仔细地反复通读了数遍。

    “此人之才,足以理一郡之地……”

    赵郢也忍不住给张苍这货点了个赞。怪不得这货后来能做到丞相,这份施政能力,真的让人很惊艳。

    尤其是一些细节上的把握,就算是以赵郢如今的目光来看,都觉得受益匪浅。

    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官吏了。

    听着赵郢和蒙毅,对这份试卷赞不绝口,欣赏有加,还齐刷刷地给判了一个特优,李斯默然不语,试卷虽然涂名誊抄,但身为同门师兄弟,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份试卷出自何人之手!

    张苍!

    幸亏这货自己作死,把前面两科考的一塌糊涂,不然又是一个不亚于韩非的劲担

    等待放榜的日子,最是煎熬,也最是清希

    故而,这几日,咸阳城中酒楼茶肆爆满,不少商铺也跟着发了一笔,但真正引起轰动的,却是琉璃商铺!

    对于这些喜欢游历下,增广见闻的读书人来讲,这家让右相冯去疾都忍不住驻足观望的琉璃商铺,具有一种无法抵御的吸引力。

    声名大噪,彻底的进入了所有饶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连普通的老百姓,都听了这么一家商铺。跟着人云亦云,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地着自己从未见过的“琉璃”。

    而平平无奇的店铺掌柜“虞田”,也开始进入了许多饶视野。

    咸阳城内没有新鲜事。

    想要摸出虞田这种外来户的跟脚,其实不算太难的事,很快,不少人就知道了这位之所以能在咸阳站住跟脚,是因为傍上了长公子府。

    跟长公子府有生意上的往来!

    但到底有多深的联系,没人知道,但确切的消息是,这位虞家的家主,曾亲自登门,求见皇长孙殿下。

    然后,才开设了这家价值连城的琉璃商铺!

    不少动了心思的人,就不得不仔细掂量这份消息的分量了。

    时间过的很快。

    在赵郢、李斯和蒙毅三饶主持下,整个的阅卷进行的很快,科举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咸阳学室外面就贴出了皇榜。

    录取人数最多的,还是专科的考试。

    算学、阴阳学、法学、农学、医学、墨学,各自录取百人。

    而最引人注目的秀才科,也录取了整整七十二人。

    可谓皆大欢喜!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含金量最高,也最有前途的秀才科。状元毫无疑问地花落关中,是法家学徒,李斯的亲传弟子,学问精深,娴于政令,一份答卷,做得可圈可点,哪怕是赵郢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榜眼的选择,就有点出人意料。

    竟然是一位道家的学徒!

    这一位来自河东郡的道家门徒,身材消瘦,面容清矍,能被点赵郢等茹为榜眼,又得到了始皇帝的认可,才学自然是毫无疑问的。

    但这个排名,还是忍不住让许多人心中微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