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强明_第一百一十四章:另外一种农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另外一种农耕 (第2/3页)

也不得不低下头颅,朝着陈增告谢。

    “行了行了,既然问到外帑,那杂家就说说吧。之前抚顺的互市,是由户部拍板,当地守军主持。而现在,是由外帑负责。外帑,是皇爷从内帑中分出来的一个衙门,主要就是做做生意赚赚钱,同时为朝廷兴建一些城池什么的。

    你们之前如何在互市做生意,以后就如何在互市做生意,只是互市的东家变成了外帑,这对你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陈增解释着。

    尼堪外兰等人这才放下心来,只要互市还在,那就不用担心,至于上面是如何安排的,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了。

    “除了抚顺之外,以后说不定还会在铁岭卫再开一个互市,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

    抚顺的互市,之前主要是以马匹贩卖为主,皇爷说了,你们建州乃苦寒之地,养马实在不容易,于是放开了互市规矩,除了马匹之外,也可以贩卖辽参、兽皮、珍珠等物,前来贩卖的人员,也不限制规模部落,即使是一个人前来,只要守规矩,也可以互通有无。

    除了朝廷明令禁止的货物之外,剩余货物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贩卖。货物的结算,都会用银币进行结算。”陈增说着万历的安排。

    陈增说的很简单,语气间没有任何波澜,可对于尼堪外兰和觉昌安他们来讲,却犹如晴天霹雳。

    抚顺的互市,主要的贸易对象是女真的马匹。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马匹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兵马”一词,可见战马的地位。

    无论是大明还是女真,战马都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有了战马,就有了侵略的资本,就有了挑起战争的资格。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朝廷为了防止建州女真实力做大,于是就采取互市的方法,来削弱建州女真的实力。辽东苦寒,女真人那种落后的渔猎方式,根本养不活自己,他们不得不向大明互市。

    而大明朝规定抚顺的互市,只能进行马匹买卖,想要在从互市上换取生活物资,就必须要用战马来换。

    女真为了获得生活物资,就必须前来互市,想要互市,就必须要用马匹来换,想要有马匹,就必须要自己豢养或者抢夺。

    辽东苦寒之地,人都养不活,别说养马了,养马的代价可要比养人的代价大很多,某种程度上,马匹侵占了大量女真人的生存空间,减少了女真人的数量,在辽东,马比人值钱,这也就是所谓的“马吃人”。

    有明一朝,几乎所有的互市,都是这个政策,采用马匹,来不断的压榨女真或者草原的生存资源。

    这就造成了辽东女真为了生活,不得不养马,以及不得不抢夺其他部落养的马,造就了女真内部不断自相残杀的局面。

    大明朝的那些官员们想的就是如此,自相残杀的辽东,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这种方式虽然能在短暂时间内消除一定影响,可在长远来看,确实极其不利了。

    辽东一直处于征伐之中,就代表着他们的武力永远处于紧绷状态,他们的士兵永远处于战斗状态,永远处于备战状态。

    这种状态之中,总会出现了一个能力强悍的人,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整合内部力量,采取对外征战的方式,转移内部矛盾。

    在外部强压之下,迫使他们不得不组建战争机器,然后不断的发动战争。

    为了活下去,他们就会抢其他部落,当其他的部落抢完之后,他们就要南下。

    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其实就是强压之下的产物,换句话,大明朝的极限施压,造就了八旗的诞生。

    大明王朝针对草原也是如此,在大明朝全面实施互市之前,几乎每过一段时间,草原总能崛起一个枭雄,然后整合内部力量,南下入侵。

    从阿鲁台、马哈木到脱欢,从小王子延达汗再到俺答汗,太平的时间不会持续多久,每当大明朝廷消灭一支草原威胁后,总能崛起另外一股威胁。

    可在俺答封贡,达成长久互市之后,草原便迅速的腐化下去,自万历元年一直到崇祯初年,这五十年的时间里,草原上愣是没崛起一个枭雄人物,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虽说草原上也有一些威胁,可俺答汗这种级别的,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若不是崇祯这家伙在登基之后,取消与草原的互市,硬生生将草原部落推到皇太极面前,恐怕整个草原将会以一个夸张的速度腐化下去。

    消灭一个部族的永远不是战争,而是温柔富贵。

    温柔乡,才是销骨窟。再刚硬的将军,也挡不住绕指柔。

    建奴最为倚重的八旗,也在进关之后,瞬间失去战斗力,成了大名鼎鼎的八旗废物。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是如此。

    当陈增这话说完后,在场的几乎所有人,全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尼堪外兰,嘴巴大张着,呆呆的看着陈增,满脸震惊,不断扣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