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清理军屯 (第2/2页)
,这种乡野粗鄙之人,招揽他们干什么?”田义一脸纳闷的问道。 万历说道:“这些人对朕有大用处,在城中找一个宽敞的院子,将他们安置在里面,除了他们之外,也多招揽一些类似的,唱戏的,说书的等等,都招揽一些。所需要的钱,直接从外帑支应。” 虽然田义心中仍有疑惑,可此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照做。 万历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 民生大事,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有娱乐。 从表面上来,娱乐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但在太平日子里,却有着不小的能量。 来自后世的万历实在太清楚这种力量了,利用的好了,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甚至也能带起很大的舆论。 封建社会,舆论基本上掌握在文人的手中。 朝廷中,舆论的大头掌握在科道御史手中,他们针砭时弊,弹劾官员,往往能掀起很大的舆论,有些时候,甚至还能左右朝廷风向。 地方上,舆论掌握在当地的士绅读书人手中,百姓们没有读过几天书,字都认不全,更别说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什么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士绅读书人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这样可不行,必须要把舆论死死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万历曾想过开办报纸,这个法子目前也有一些用处,但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那些读过书,认识字的人,普通百姓不认识字,自然也不会去看报纸。 后世有一种法子,非常值得万历学习——样板戏。
看戏,不需要多少文化,只要能听得懂话就行。 通过唱戏等表演手段,将底层百姓的舆论带动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舆论用的好了,也就是杀人之计。 除此之外,万历还有一个酝酿了很久的想法——裁撤教坊司,废除贱籍、乐户等带有奴隶性质的户籍,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私自蓄奴,凡大明之民,皆自由之人。 明朝的贱籍制度很严重也很严苛,老子是什么,儿子就是什么,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从军,不得经商。 这可不行,这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 还有奴隶。 海瑞在江陵实施新政之时,就遇到了奴隶变动之事,当时海瑞写了一封奏疏,详细的向万历说明了此时,甚至还建议万历废除此事。 那个时候,万历就想过这件事。 不过,万历的想法比海瑞还要激进。 他想将军户、乐户、匠户等所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户籍制度全部废除掉。 明朝立国之初,这些法子能够保证朝廷有足够的人选,可到了现在,这种法子简直就是茅坑里的臭石头,没有人任何用处不说,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万历年间,军户制度其实已经开始渐渐崩溃。朱元璋当年定下来的军户制度,是禁止参加科举,禁止从商,而当朝首辅张居正,却是军户出身。由此可见,军户制度已经出现了裂缝。 废除军户之后,那之前的军屯,自然就会转换成民屯。 而军屯,之前是不用上税的,大部分田地都被当地的士绅和军头瓜分。养肥了士绅和军头,唯独侵犯了朝廷的利益。 张居正的清查田亩,针对的也基本上是士绅们收受的投献。 这可不行,军屯也要清理,要大肆清理了,要将全天下的军屯,全部清理干净。 清理天底下的田亩,然后重新分配。 土地是基本盘,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基本盘必须要稳。 小冰河时期正在来临,必须要保证土地政策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将破产农民数量降到最低,最大的可能保证百姓们的生活。 …… 回到宫中,万历去了李太后那里请安。 朱翊镠也在。 他最近这段时间被万历扔到了大明皇家学院中学习。 这小子有些本事,在学校混的风生水起,俨然一个小霸王。 靠着当今皇帝亲弟弟的身份,学校中的任何人见了他,都要巴结一二。 这小子还很享受这种事,也会招揽这些巴结而来的人。 不得不说,他那笼络人心的手段虽然粗糙,但也有些效果。 尤其是那些纨绔子弟,恨不得把朱翊镠当爹一样伺候。 李太后的寝宫中,朱翊镠兴致勃勃的说着在学校的所见所闻,笑的和花一样。 李太后也是一脸满意的听着。 万历坐在旁边,平静的看着他们两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