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强明_第一百五十六章:废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废奴 (第1/2页)

    有些时候,张居正甚至都认为目前讲读的那些内容,对于现在的万历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了。

    尤其是那些四书五经,基本上也不会给到万历什么太大的用处。

    普通人学这些东西,还能用来考科举。皇帝学这些东西,只要懂得一些深明大义就行,没有必要皓首穷经,差不多就行。

    想到这里,张居正就决定了要对后面的讲读进行删改。

    时间匆匆而过,一眨眼,讲读就结束了。

    讲读之后,就是览本,也就是所谓的查看奏疏。

    这是之前张居正专门为了培养万历处理政务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也仅仅在文华殿讲读时,才能够看到朝臣的奏疏,然而这个环节对于现在的万历来说,早已经名存实亡。

    和往常一样,张宏带着几个小太监,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奏疏放在了万历面前的桌子上。

    这些奏疏都是张宏精挑细选出来的,当然了,也得到了万历的首肯。

    万历随意的拿起桌子上的奏疏,翻看了几页,然后又针对性地询问张居正。

    这些流程枯燥而又乏味,君臣就这样慢慢的进行着。

    当所有的奏疏看完之后,坐在一旁早已等候多时的礼部尚书潘晟,忽然开口询问:“陛下,这次辽东大捷,总兵以及巡抚,功劳卓着,京营理政尚书,功劳也不小。

    对觉昌安以及尼堪外兰的赏赐,臣有些拿捏不准,他们两人在这次的战事之中,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赏赐过甚,恐怕有些不合规矩。”

    所有人都看向了潘晟,张居正静静的看了他一眼,随后又收回目光,目不斜视。

    张居正也知道万历的想法,在辽东设置一府两州,划地建城。

    此时,对觉昌安他们的赏赐,只是一个先兆而已。

    估计赏赐之后,就应该要在辽东那边建城了。

    “看着赏赐就行,他们两人在这次战事之中,功劳也不小,要单独拿出来,不能太过吝啬。”万历说道。

    潘晟接下了旨意。

    文华殿讲读过后,万历回到了宫中,又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张宏将朝臣们送上来的奏疏,按照类别进行整理,然后送到了万历这里。

    张宏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确实会做事,比那个冯保要好不知道多少。

    不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除了喜欢收干儿子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对万历所提出的那些要求总能竭尽全力满足。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批阅奏疏的任务其实并没有多么重,尤其是现在张居正还在主政,万历的任务量并没有多少。

    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根据奏疏上所反馈的这些内容,进行一个判断,以此来掌控如今的朝局。

    朝臣们所提出的那些问题,内阁基本上都会给予处理,真正让万历处置的,并没有多少。

    在这些奏疏之中,海瑞的奏疏起了万历的注意。

    海瑞之前被万历派到江陵,处理清查田亩,摊丁入亩之新政?海瑞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在江陵没多久便把新政彻底的推行了下去。

    整个江陵县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清查田亩之风,以及摊丁入亩之策。

    在这期间,海瑞依靠着强悍的手腕,将整个江陵县变了模样。

    按照规矩来看,在处理完这事之后,朝廷就应该发布诏令将他召回朝中,然而因为辽东那边的事以及户部贪腐之事,此事也就搁置下来。

    在那个紧要关头,张居正是不会允许海瑞回来的。海瑞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如果他在朝中,知道了户部出现倒卖银币之案,以海瑞的性格,一个人都跑不了。

    这会对朝廷造成不小的打击,会让事情脱出张居正的控制,所以就让海瑞在江陵多呆了一段时间。

    然而就在海瑞多待的这段时间当中,他并没有停下新政的脚步,他甚至将新政往整个荆州府推广。

    海瑞书写的这封奏疏,就是关于新政的。

    有了江陵的例子,新政推行起来并没有多少难度,按部就班就行,大概方向是不会错的。

    海瑞在这封奏疏当中提到了荆州府士绅蓄奴之事。

    海瑞认为,蓄奴对朝廷有不小的影响。

    不仅会影响到地方上的安稳,甚至还会加剧地方矛盾。

    士绅的奴仆来源,不像朝廷官奴那般,都有清晰的来源,以及记载。

    他们的奴仆,无非就是逼良为娼,买卖人口。买卖人口,严重影响地方安稳,如果一直放任不管,甚至会引起民变。

    朝廷现在实施新政,清查田亩,摊丁入亩,这是一件好事,可人口若是出现问题,政策也会大打折扣。

    如果不杜绝,将会愈演愈烈。

    地方上,官府与士绅相互勾结,将自耕农贬为奴仆,士绅在兼并土地的同时,还会将自耕农变成他们的奴仆,这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安危,严重削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