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左传》与《周易》(三十一) (第2/3页)
·文言》)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应乎人’”。(此内容是出自《易传·彖》) 从《昭明文选》注释中所引用《周易》和《易传》内容的称法来看,唐朝时期把《易传》内容也称《周易》了,这可是出现的一种新称法,这种称法自然是一种错误的称法。 从唐朝的典籍里出现的把《易传》里的文章归到《周易》的称法里,这可是史无前例。为何在唐朝人眼里,用《周易》称谓,而引用属《易传》里的内容呢?自汉朝把《周易》与《易传》尊奉为五经之首,《易经》的内容,也就是《周易》加《易传》。此后至唐,凡引用《周易》,或《易传》里的内容,皆称《易》,即如同这《昭明文选》注释中一部分所引用《周易》或《易传》内容的称法那样称“《易》曰”。显然《昭明文选》注释里出现的“《易》”称,就很好理解,是《易经》的简称。可这“《周易》曰”里的内容,却同“《易》曰”里的内容,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因唐朝出现的《周易》称谓里所引用的内容与《左传》里出现的《周易》称谓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我们接着看唐朝其它典章书籍里出现的《周易》或《易》称所引用的内容。 唐朝房玄龄《谏伐高丽表》里云:“《周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也,其为圣人乎?’” 这个“《周易》曰”里的内容,是出自《易传·文言》里的内容。引用《易传》里的内容,当然不能称“《周易》曰”,只能称“《易传》曰”。即使用“《易》曰”也是可以的,因自汉朝已形成用《易》称而引用《周易》与《易传》里的内容,用《易》称,如同《易经》的简称。而这里把《易传》里的内容用《周易》称谓,就混淆了《周易》与《易传》的概念。 唐李百药的《封建论》里有:“《易》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况乎人乎’”。 这里的“《易》称”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于《易传·彖》文里的内容,将属《易传》里的内容称《易》,是视为《易经》的简称。 北宋时期里,一些书籍里也有引用《易经》里的内容。 邵雍的《皇极经世·观物篇》:“《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 这里的“《易》曰”内容是出自《易传·说卦》。 《皇极经世·观物篇》:“所以圣人有言曰:‘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这里的所谓圣人之言内容是出自《易传·系辞》,而不说“《易》曰”,却称“圣人有言曰”。 还如:“所以圣人有言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欤?” 这是出自《易传·彖》文,不过这里也不称“《易》曰”,而是称“圣人有言曰”。这是认为《易传》是孔子所为,孔子被尊奉为圣人,自然所引用《易传》里的文章,也就称之为“圣人有言曰”。 《周敦颐集》卷二:“《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中华书局出版) 这里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易传·系辞》,也称“《易》曰”。 《张载集》“正蒙”里云:“如《易》所谓‘利用折狱’,‘利用刑人’”。 这里引用的内容是出自《周易》。 又如:“《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此其之谓乎”。 这里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易传·彖》文。 通过宋朝人的所引用《周易》或《易传》内容而基本上是保持汉以来的称法,用《易》称,即《易经》的简称。但也有学唐朝的错误称法,即把《易传》内容归到《周易》称谓里,如朱熹就是这种错误的称法者。 明清时期对《易经》的引用。 明朝王阳明《传习录》里云:“《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 这是论述《易》,“初九,潜龙勿用”,这是属《周易》里内容。 如:“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这前一个《易》称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于《易传·文言》,而后一个《易》称内容是出自于《易传·说卦》。 明朝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里也有以《易》称,而引用的内容是出自《易传》里的内容。 如:“《易》为君子谋……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里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易传·文言》里的内容。 如:“《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此句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易传·系辞》。 又如:“《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这里的“《易》曰”所引用的内容是出自《易传·彖》文里的内容。 《了凡四训》一书里凡以《易》称,而引用的内容均是出自《易传》里的内容,并无引用《周易》里的内容。后封建社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