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三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1/3页)
第333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燕地檀州。 如果说如今整个燕地,自始至终就一直在欣欣向荣的地方,那就是檀州没错了。 当下燕州各地,不少州城百姓们,都在思量着是否前往蓟州的时候,檀州老百姓们已经开始冬耕,为来年的开春种庄稼做准备了。 檀州别驾杜预,今天一大早就扛起榔头跑到了田地里,帮着自己老父收拾他们杜家传下来的那几亩地。 杜预父亲种了一辈子地,什么都舍得,为了自己儿女读书,这位老人将宅子里能卖的全卖了,自己个儿吃糙米甚至都舍不得吃口菜,而儿女吃好喝好!为了自己儿女读书,更是把祖宗传下来的大宅子给卖了,也为了自己闺女嫁人的嫁妆不落于人,更是把自己住着的宅院也卖了,而他自己个儿,就在自己那几亩地里搭了个木棚子住。 就算杜预跟老人女儿知道这事儿,想要带老父亲去城里,老人也不去,就守着这几亩地。 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住的地方不重要,有地儿刨食,那人就能活下来,地要没了,啥也没了。’ 同村的人笑话老人不知道享福,吃了一辈子苦,教出了一位别驾大人,一位在城里教书的女先生,结果不去享福还在地里忙活。 老人听到,也就随口一句‘那是他们自己的命,跟我没关系,而且没这几亩地,也没现在的他们,我就是个农民,种地我才有吃的。’ 饶是如今杜预做了这檀州别驾,掌这一洲的地界,但老人也不去享福,依旧在自己这几亩地边上住着,总不过就是杜预强行找了人给自己父亲盖了几间屋子出来,好过住棚子。 而且老人也不找人种地,就自己个儿种,也不找女婿女儿还有儿子过来。 杜预这边,虽然许多时候实在挪不开身来帮自己父亲,但只要得空,尤其是冬耕,春种,秋收这些日子里,必定会挤出时间过来帮忙。 但是杜预名声不好,所以不了解的人,就在背地里骂杜预的那些个名头上加了个不孝的名号!甚至还有官员故意陷害,上了书参杜预。 但最后,全部是不了了之。 可如此多事情下来,总归不少人不了解也懒得去了解,于是就索性将杜预视为不孝顺的,甭管有了解的人怎么解释,就是不理睬,就跟骂官老爷能的几两碎银一样,骂了后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再来就是,也不知道从哪儿传开的,杜预杜大人长相本就尖嘴猴腮,不像个好人,而且跟那些话本里的贪官样子一模一样,所以越传越厉害,名声呢,也越来越臭。 而对这些,杜预不与人多说什么,也从不去惩罚那些骂的人。 杜预虽说打小就被他爹逼着读书,但农活儿还是干的利索,总归是农民的儿子。 所以就在地里,杜预穿着普通的麻布袄子,卷着裤腿,一榔头一榔头的翻松土地,倒像是个老农民了,只是缺了点儿背朝天面朝地的气质。 杜预的老爹是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庄稼汉子,枯瘦的身子,却黑粗糙的皮肤,手头当下拿着榔头,低头看着翻出来有些冻起来的庄稼地,脸上有点儿喜色。 今年雪多,这地翻出来,瞧着就能长好庄稼。 再下几场雪那就更好了,就是希望别下太多了。 这么想着,杜老爷子眯眼看向自己儿子那架势,再看杜预翻了的地,老人有些不满意的摇摇头。 不过这时候,就在地垦头,同村的几人也是下了地,瞧见了地里卖力干活的杜预,纷纷看向老人,客客气气的说到:“杜叔,咋让咱预哥儿自己干呢。” 村子里的人跟杜预一块儿长大,说话这人更是光屁股跟杜预一块儿玩的人,所以说话上带着尊敬,但称呼还是不变,其实这也是杜老爷子要求的,做人不忘恩,村子就这么大,打小哪家有事儿都互相出力帮忙,他们家的事儿,村子里也不少人出了力,做了官,身份高了,但有些事儿,不能忘了。 杜老爷子听到这话,摇头道:“什么人干什么活儿,做不来非要干!拦不住!我歇歇,等会儿给他收拾没干好的地方。” 听到这话,那中年人笑了起来,然后说道:“您老歇着,我这儿少,弄完就去帮预哥儿。” 杜老爷子摆摆手:“不用,你们忙你们的。” 看老人这样说,中年人也不多说,这老头儿,全村出了名的倔! 但中年人看着远处干活的杜预,抿抿嘴唇,看着老人,欲言又止。 但最后还是转身忙自己的去了。 走了没几步,倒是他媳妇儿忍不住,说着咋不问问收了别人十多万两的事儿是不是真的啊.而且什么外边说是杜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银子呢,而且还在募兵等等话,更说着外边都说杜预这是又借着各种名头吃钱呢! 中年人听着,让自己媳妇儿闭嘴,更是直接骂了一顿。 杜老爷子听到了这番话,也不觉得怎么样,这类话听得多了也就无所谓了。 而且村子里一些人背地里都骂自己儿子,他也知道。 但与他何干! 他砸锅卖铁,把一双儿女逼着读书成人,离开了这地,不再吃这口饭,这就足够了。 如今俩都离开了,至于其他的,跟他没关系,他也不懂,所以也不去掺和,好官也好贪官也好,不害种地的百姓,那他绝对不说自己儿子一句话。 歇够了,老人扛起榔头,就朝着杜预那边走去,瞧着杜预翻起来的地,老人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开始干活。 杜预注意到自己父亲举动无奈一笑后,也不多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