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_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 (第1/2页)

    今年(1647年)是莫大帅即将离任的前一年,注定是东岸人光彩夺目的一年,同时也是黄衣贼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

    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两万多黄衣贼突然在扬州府地界登陆,连破州县,掳掠甚众,在吸引江南清军北渡及江北,山东部分清军南下后,他们又突然返回了山东,然后在烟台一举打破了那道已经渐渐困不住他们的囚笼,让人惊愕不已.

    打破囚笼后的猛虎再也无法阻挡,胶东地区的残余清军哀嚎一片,胶东第一重镇登州城在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便被迅速包围,登莱巡抚陈锦带着万五兵马困守城内惶惶不可终日.

    说来也是可笑,东岸人包围登州城的人马还没他多呢,但他就是怕的要死,这充分说明了经过多年的纵横驰骋,黄衣贼的威名已经充分深入到了广大北方清军的内心.在兵力没有黄衣贼两倍以上的时候,一般的清军绿营是不敢轻易大规模野战的,因为胜算极低.

    8月5日,东岸大军对登州城展开了强攻.登州城的城墙本来是很坚固的,护城河也极为宽阔,但明末以来这座登莱名城屡遭劫难,如今城池残破得很.陈锦到任后虽然发动民夫对其进行过一番修缮,但其坚固程度仍然有限,当不得东岸黄衣大炮的集中轰击.

    8月8日,登州城西南角在东岸大军的连日攻击下出现大面积坍塌,守在这里的两营清军溃散,东岸大军遂轻易地攻了进去.至此,登州城在坚持了4日后终于还是陷落了.城内的一万多清军或降或逃(逃跑的多半被东岸骑兵追砍至死),登莱巡抚陈锦趁乱不知所踪,但城内的一众清廷官员却大部就擒,无一幸免.这些官吏多半来自汉八旗.对满清死心塌地得很,莫茗对他们也不甚感兴趣,略略审问一番后便下令将他们押回烟台关押,以后等待他们的将是黑水煤矿无尽的劳动改造生涯.

    8月9日.4艘海战战舰才在东南风的吹拂下缓缓停靠在了登州城外海.如今大部分的渔船,机帆船都在捕鱼——这是东岸人一年中第二重要的工作.另外两艘笛型船和两艘武装商船在做维护保养,因此只有4艘战舰来利用他们可怜的货仓运输物资和人员.

    清军在登州经营数年.又要供应附近数万军队的粮饷,积储甚多,此番尽落入了东岸人之手,现在这些物资都在被征发的城内百姓的人挑肩扛下往海边船只上运输.而在运输物资时.莫茗发现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红薯,玉米,这令他很是无语.

    当初山东尚在明军,顺军手里时,就曾有一些在烟台屯田的明人百姓携带了玉米,红薯种子逃跑.此时这猩袋成袋的红薯玉米应当就是那些种子的"后裔",想到这里莫茗也有些感慨,清廷的行政效率确实不是明朝能比的,这才几年时间,他们就已经将山东局势粗粗安定了下来.并且在相当部分地区恢复了生产,这从满仓库的小米,玉米,红薯之类的粮食就能看得出来.明朝,实在是运转不灵,烂到家了啊!

    "主力部队收拾一下东西吧,尽快往黄县出发.登州这里留一千五百名军夫驻守.让他们监督这里的百姓运输物资.至于说这里的人员嘛,那些清军俘虏一共有四千多人.我记得很多人都是降清的陕西,宁夏顺军吧挺身队里有很多顺军出身的官兵,让这些人说熟人名字,有人担保的编入部伍,交由陈之龙统领,攻打黄县便由他们打先锋.若是无人保举的,便全部关押起来,等待船只有空的时候运回去慢慢甄别."莫茗从牛皮水囊里拿出温热的大麦茶喝了几口,然后开始下令:"登州城里的百姓只有七百多人愿意跟我们走是吧嗯,这些人也都运走,另外,城里的郎中,手艺人,底层读书人什么的也通通带走,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呢,先拉走再说!其他人,既然他们愿意留在满清治下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们现在的粮食也养活不了许多人.暂先这样好了,联络参谋,下去传令吧!"

    东岸人的军夫队虽然干的是辅兵,杂役的活计,但也会隔三岔五地训练个几回.平日里的伙食也不错,再加上上战场的次数也不少了,因此一个个还是有那么点战斗力的.扬州之战时张旭东所部便安排了两千名军夫出身的长矛手与清军绿营作战,表现倒也马马虎虎.因此,有这些人在,登州城附近的少许残余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