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系法医_第4章 犯罪心理画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 犯罪心理画像 (第3/3页)

   “应该不是。”周正摇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如果凶手是gay的话,那就不会吃死的,而是要吃活的。”

    “……”全场再度一阵无语。

    “这类案件在推断时可以当做盗窃案,但却又属于变态性的X犯罪,可推断出凶手是处于关注X关系的时期,再结合凶手可能是因为X关系不和谐而去就诊,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特殊心理现象,推测凶手的年纪大多在25岁到35岁之间。”周正大脑快速运转,在表达上愈发的自信,说道:“遭遇这样的事情,若是年轻太小会产生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往往对自身破罐子破摔,反而不在意了;若是年纪太大则是会趋于平稳,哪怕自身有问题也可以坦然面对,接受这个结果。”

    现场众人默默点头,渐渐听得入神。

    “凶手由于身体X能力出现问题,没有办法提供和谐的X生活,会出现自卑的心理,无法与女性建立正常的关系,甚至逃避与女性的接触。”周正继续分析道:“所以,他可能有过女朋友或者有过婚姻,但无法维系这段感情,最终情感破裂,那么他应该是单身,并且独居,名下不会有房产,近期也没有心情工作,但可能会做一些兼职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他会突然间连环杀人,说明在近期上受到了什么刺激,这种身体能力上的刺激,往往来自于诊断书,更有可能是复诊治疗结果不佳的诊断书,所以,凶手应该在一年之内有过就医的经历,甚至可能半年内,或者几个月前。”

    现场众人听得傻了,得出的结论他们听的懂,可是让他们分析的话,则是会满头雾水。

    “在复诊诊断书产生的刺激与冲击,凶手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大量的负面情绪,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最直观的表现为郁郁寡欢性情孤僻,这样的心里问题会令他食欲不佳,出现阶段性的暴瘦。”周正思绪越转越快,说道:“所以,凶手体型偏瘦,力气不大,打不过这三名被害人,所以挑选他们醉酒的时刻接近,又因为尸体上脖子勒痕有着向下的角度,结合三人的身高综合计算,凶手的身高在170以下。”

    现场众人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们隐隐觉得这并不是在开会分析案情,而像是在听犯罪心理学的讲座。

    “生理问题带来心理问题,郁郁不得排解往往会带来酗酒,酒精在麻痹凶手的同时也加重了凶手对于X能力的渴望,再看到那些灯红酒绿的男男女女,会愈发去想要让自己的能力恢复,从而引发出盗窃案中最原始的占有欲望,那么,这个时候,他在看到那些被异性环绕的渣男时,能想到什么?”周正快速的摇动手指,嘴角翘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自问自答道:“以形补形!”

    “嘶……”

    现场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变态心理居然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简直让他们觉得背脊发寒。

    “现场没有啃食的痕迹,并且采用切割的手法,说明凶手想切下来带走,回家以后再食用,那就要带携带工具,以凶手重视的程度来看,大概率会有饭盒这类的东西,至于车,凶手长期酗酒,再加上没有工作,哪怕以前有车,可能也卖掉了,所以凶手没有车,但他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那么凶手可以活动的区域半径就会非常的有限,作案会考虑在公共交通工具覆盖的区域,也就是地铁,并且作案的时间会控制在地铁运营的时间内,所以长湖湾小区就被暴露了出来,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凶手是如何接近被害人的呢?”周正手指摇动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了,一种种可能性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滤过,思维变得愈发灵敏和缜密,继而说道:“这三个被害人能被凶手发现,应该是出入过共同的场所,也就是酒吧,第一起命案的死者张勇最后出现的位置也是酒吧,那么酒吧就是将三个被害人串起来的线,至于如何让被害人开门,很有可能是送外卖,结合卷宗中介绍第一起命案的被害人张勇和第三起命案的被害人张云虎的车子都停在地库之中,也可能是代驾。”

    “嘶……”

    夏炎以及车内的专案组成员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在听过了周正的推论之后,不禁感叹世上居然有这样的变态,更是对于周正的思维叹为观止。

    “凶手将现场打扫的干干净净,说明他有很强的强迫症,断然不会出现第三起命案那样忘记关门的情况,那么这种连环凶杀案中的特殊变化点就代表着凶手心理的变化,他在尸体被发现之后感觉到了兴奋和刺激,并且第三起命案与第二起命案之间的间隔时间,明显要比第二起命案与第一起命案的时间更短,这说明凶手的欲望在升级,若是没有能够尽快抓到凶手,他在短时间内必定再次作案,而且会选择更加暴露尸体的方式,必然也会引起更加不好的社会反响以及舆论压力。”

    说到这里,周正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眼神则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锐利。

    “夏队,按照我刚才做出的犯罪心理画像,在长湖湾小区寻找这样一名租客,他昼伏夜出,兼职外卖员或者代驾,会佩戴头盔或者帽子,随身带着包,里面应该有饭盒和凶器,圈定到这个范围之后,应该很容易就找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