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晴鸢_2022 06 14 周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022 06 14 周二 (第2/2页)

剩投资,这种供需动态匹配和调整过程中周期性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在我国,还有三个重要因素加剧了“重复投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已有产品的市场需求一拥而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只发生在工厂建设阶段,且地方领导更换频繁,为防止夜长梦多,项目须赶紧上马;地方往往追随中央的产业政策。“重复投资”并不总是坏事,在经济发展早期,各地政府扶持下的工业“重复投资”至少有两个正面作用:当地工厂不仅提供了就业,也为当地农民转变为工人提供了学习场所和途径;加剧竞争。不管有没有政府扶持,要害都不是“重复投资”,而是“保持竞争”,市场经济的根本优势不是决策优势,而是可以不断试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能保持竞争性的产业政策,与只扶持特定产业的政策相比,效果往往更好。产业政策还要有退出机制,若效率低的产业不能退出,“竞争性”就是一件空活。“退出机制”有两层含义:政策本身要设计退出机制;低效企业破产退出的渠道要顺畅。然而“破产难”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顽疾,一方面,债权银行不愿走破产程序,因为会暴露不良贷款,无法再掩盖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不愿企业走破产程序,否则职工安置和民间借贷等一系列矛盾会公开化,但总体来看,无论是破产重整还是破产清算,我国在企业退出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式的风险投资基金不可能直接大规模照搬到我国,而是在移植和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土壤的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实现了嫁接,产生了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这种地方政府投资高新产业的方式,脱胎于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传统模式。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既是一种招商引资的新方式和新的产业政策工具,也是一种以市场化方式使用财政资金的探索。引导基金和私募基金这种投资方式紧密结合,所以要了解引导基金,需要先从了解私募基金开始。私募基金,简单说来就是一群人(有限合伙人,LP)把钱交给另一群人(普通合伙人,GP)去管理和投资,分享投资利益,LP和GP这种特殊的称呼和合作方式,法律上称为“有限合伙制”,与常见的股份制公司相比,“有限合伙”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国际商大规模的LP大都是机构投资者,国内最大的一类LP就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与地方政府投资企业的传统方式相比,产业引导基金或投资基金有三个特点:大多数引导基金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做LP,把钱交给市场化的私募基金的GP去投资企业;把政府引导基金交给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运作,实际上是借用市场力量去使用财政资金,其中涉及诸多制度改革,也在实践中遭遇了各种困难;大多数引导基金的最终投向都是“战略新兴产业”,比如芯片和新能源汽车,而不允许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政府在设立引导基金后,需要成立专门的公司去管理和运营这支资金,通过这些公司把基金投资到其他私募基金手中,这类公司的运作模式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与城投公司类似,是政府独资公司;第二类是混合所有制公司;第三类类似于华夏幸福。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需要三个外部条件:制度条件;资本市场的发育要比较成熟;产业条件。众多政策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其爆发式发展却是在2014年前后,最直接的道火索是围绕新版《预算法》的一系列改革。引导基金大多采用“母基金”方式运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于市场化的私募基金,用过后者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这种方式的繁荣,需要三个条件:有大量的社会资本可以参与投资,有大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委托,有畅通的投资退出渠道,其中最重要的是畅通的资本市场退出渠道。绝大多数的政府引导基金最终都投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由于这类产业的三大特性决定的:扶持和发展战新产业是国家战略,将财政预算资金形成的引导基金投向这些产业,符合政策要求,制度上有保障;战新产业属于技术前沿,高度依赖研发和创新,不确定性很大,所以需要更能承担风险并能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的“实力派”股东;很多新兴产业正处在发展早期,尚未形成明显的地理集聚,这让很多地方政府看到了在本地投资布局的机会。引导基金的成效取决于这些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当下言之尚早,但它确实面临四类属于运用财政资金做风险投资的体制性困难:财政资金保值增值与风险投资可能亏钱之前的矛盾;财政资金的地域属性与资本无边界之间的矛盾;资本市场激励机制。

    经济发展是企业、政府、社会合力的结果,具体合作方式取决于各自占有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禀赋的分布格局由历史决定。政府和市场没有黑白分明的界限,几乎所有的重要现象,都是这两种组织和资源互动的结果。

    笔耕不辍,边听最后一节课边不停地写,连漂亮jiejie离去了都没注意到,可惜笔没墨了,被迫中断,提前回去。

    说的是今晚有超级月亮,但我们这只有月晕,像那些绝世美女一样,戴了层轻纱。

    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