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6 25 周六 (第2/2页)
再刺激、“影子银行”、“股灾”、资本外逃、“棚改”货币化、债务置换、理财产品爆发,我国债务累积迅速上涨。我国居民债务接近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负担低于发达国家,但企业债务负担远高于发达国家,原因之一在于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企业融资以债务尤其是银行贷款为主,股权融资占比很高。企业债务有多个问题广受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约占GDP的40%,资金主要流向基础设施,项目回报率很低;“国进民退”现象;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我国房企大量债务来自“影子银行”或其他监管薄弱的渠道,一旦受到外部冲击,房企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还有一种房企债务是在海外发行的美元债,因大量房企并没有海外收入,故也有风险。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应对风险的能力受限,若遭遇重大外部冲击,就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而企业裁员甚至倒闭,会降低居民收入,加大居民的风险,也加大其债主银行的风险。我国银行有很多风险点:对信贷放松管制,银行规模迅速膨胀;银行偏爱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物的贷款,如果这类优良的抵押物或者有政府信用担保的企业越来越多,那银行就有动力不断扩大信贷规模;银行风险会传导到其他金融部门,这与“影子银行”的兴起有关,所谓“影子银行”,就是类似银行的信贷业务,却不在银行的资产负责表中,不受银行监管规则的约束。任何国家的债务问题,解决方法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偿还已有债务;二是遏制新增债务,改革滋生债务的政治、经济环境。对债务人来说,偿债是个算数问题:或提高收入,或压缩支出,或变卖资产、拆东补西,实在还不上,就只能违约,那债权人就要受损,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若出现大规模坏账,金融系统会受到冲击。增发货币也能缓解债务负担,方式大概有三类:第一类是以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主流做法;第二类是“量化宽松”,即央行增发货币来买入各类资产,把货币注入经济,这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第三类是把债务货币化,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去刺激经济,由财政部发债融资,央行直接印钱买过来,无需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业务需支付利息,这便是所谓“赤字货币化”。“赤字货币化”的核心,是用无利率的货币暂代有利率的债务,以政府预算收支的数量代替金融市场的价格来调节经济资源配置。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比较谨慎,国务院和央行都数次明确表态不搞“大水漫灌”“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者量化宽松政策”,主要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政府不愿看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再次推高房价,“房住不炒”是个底线原则;第二,货币政策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负担背后的经济增速放缓问题,因为这是结构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我国的债务问题是从出口和投资驱动的经济体系的产物,最近几年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经济金融改革,包括严控房价上涨、“资管新规”、限制土地投资、债务置换、“反腐”、国企混改等,确实有效遏制了新增债务的增长,但是高度依赖负债和投资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完成转型,因此限制债务量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运转,但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更有效率的模式,于是经济增速下滑。限制债务增长的另一项根本性措施是资本市场的改革,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既降低债务负担,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债务风险的本质不是金融投机的风险,而是财政和资源分配机制的风险。最近几年的改革着力于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尤其是在土地和资本等要素配置中起更大作用。 还好多带了张活页纸,不然还不够用。 今天确实有晚霞,但只是小小的一团。 第一次遇见只有男生的教室。 为明早尽早出发,所以今晚便将日记码完保存起来了。 总有一些东西,要用消失来证明它的珍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