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 才离狼口,又进虎xue (第2/3页)
府。 恨屋及乌之下,甚至,连王妃与世子也与自己离心,死了也罢,出家也罢,反正,这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情。 反正,自己的儿子所在多有。 不听话的,有等于无。 “你已经疯了。” 崔虎臣淡淡说道:“闲话不说,王爷如能看清形势,还不如早早投降,以免覆水难收。平王殿下宅心仁厚,也不见得非要杀你不可。江南这片土地,再也经不起太多内耗了。” 他毕竟做过大离兵部尚书,对这方土地,对这个朝廷,还是有感情的。 三府之地的惨况,就算是崔虎臣,也感觉触目心惊,有些怀疑自己当初想要联合十三皇子,混一个从龙之功,把崔家带得更进一步的决定,是不是做错了? 那些虎狼之辈,可是真的要吃人的。 若是北周真的雄踞中原,谁也不知道这片土地之上的数万万百姓,到底将要走向何方。 但奈何大势如此,大离王朝,真的是烂透了,他完全看不到半点希望所在,也只有顺应局势,投靠北周。 总比等到北周全胜之后,崔家一朝尽覆要好得多。 有时候,目光长远,看得太过清楚明白,是一件幸事。 有时候,崔虎臣却宁愿自己老眼昏花,看不懂,也看不明白,迷迷糊糊的过日子,并不去做出任何选择。 当那一天,那位年轻人提出赌约。 那一天,对方剑出香谷,飞扬跋扈,崔虎臣恍然看到潜龙腾渊。 也许有些心疼于自己的崔家的兵力钱粮,甚至不甘于世家地位被压制,但他却隐隐感觉得到,有些选择,必须如此。 败得恰到好处。 因为,他看到了希望。 这种直觉来得莫名其妙,但是,崔虎臣却是笃信之,并没有半点怀疑。 既然无论怎么样都是一场劫难,两害相权,取其轻。 混一个从龙之功的初衷变了,却也没有变。 或许,歪打正着呢。 有人说,吃亏就是占便宜。 在崔虎臣看来,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嘛。 崔虎臣心想自己可能是年纪太大了,就有些念旧。 虽然明知道姬长烈心中对自己忌恨太深,仍然忍不住就要劝他一回。 劝他退兵。 年轻时候,可以行差踏错无数次,或许可以卷土重来。 但是,靖海王已经不年轻了,这时走错一步棋,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可惜的是,姬长烈并不认为这是好意。 他的眼珠更红,笑容凛冽。 “崔老鬼,本王早就想要领教一番你崔家的八门金锁阵了……这么多年来,本王一直隐忍,却不成想,倒是让尔等小看了孤。” 名将,什么是名将? 姬长烈十余年来,一直在准备着这一战,麾下精锐,更是有针对性的练习过八门金锁阵的破法。 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只是三万余骑。 但是,对面的崔家大军,却只是步卒。 若是据城坚守,别说自己三万骑,就算是再翻两三倍,也拿不下来。 在这一马平川之地,无坚可守,只是单凭阵法,又哪里挡得住自己的靖海骑。 这可是,注定要名扬天下,威振天南的一支精骑。 “随我踏破此阵,诛杀陈平,平定江南,覆海……” 姬长烈双剑斜举,怒吼道。 “覆海……” “覆海……” “覆海……” 随着大军呼喝,杀气冲霄而起,身着明光铁甲的三万两千精骑,个个气势如虹。 这一刻,他们又看到了昔日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南绝剑,镇海之王。 一直以来,被靖海王拘在身边,不许迎战北周胡骑的这支骑军,早就憋足了一口气。 此时跟随冲阵,就如打开枷锁,放出囚笼的三万头猛虎,身上蓝光盈盈泛波,轰隆隆向着八门金锁阵冲了过去。 “该打的时候不打,该缩的时候不缩,一直以来,你都没看清局势。” 崔虎臣摇了摇头:“你怎么也不明白,你的对手,从十七年前开始,就根本不是我……” 步卒的确是很难挡住骑兵冲锋。 就算是布下八门金锁阵也是一样。 尤其是,姬长烈在战阵交锋之上,并非弱者,这位王爷,或许是性格上有着种种缺陷,做人做事太过急功近利。 但是,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此人的修行天赋和领军天赋。 覆海大阵全力运转之时,端的是有一种翻江倒海的威势。 三万骑在他的率领之下,就如一条闹海蛟龙。 此龙形骑阵,以姬长烈为龙首,蜿蜒盘旋着,从八门金锁阵的“惊门”闯入,经过“开门”、“杜门,直达生门。 须臾之间,连踏四门…… 崔虎臣八门旋转,军势有如磨盘,一点点磨去那支覆海骑兵,却难伤其筋骨。 双方纠缠一块,阵势绞杀,互换兵力之下,竟然达到三比一的折损比例。 只能说,靖海王姬长烈一直以来,在这支精锐骑兵身上更舍得投入,也更用心磨练。 每一个骑士都经历过无数次或大或小的战斗,算是老兵。 而崔家这十万步卒呢。 多数是由治下佃户、矿奴以及吃不上饭的贫苦百姓组成,一般都没有经历过太多血腥战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