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5k)莫名的有点屈辱啊 (第3/3页)
非拉地区,那么需求的外语人才还真不少。
不过…… 一双漫画眼悄然的眯了起来。 这校长老头啥意思! 对企业有进一步的了解?身临其境体验企业的发展境况? 只谈实习,不谈优秀毕业生输送? 这特么的看不起谁呢?! “戴校长所言极是,炎黄集团未来的主要方向便是海外市场,除了相关外语的翻译类人才,我们也迫切期待具有外语背景的如财会专业、管理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优秀毕业生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为此,我们也在和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华庭财经大学、燕京外国语、锦城外国语等财经、外国语学校展开校企合作,期待有更多愿意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价值的学子加入,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方式,以实训的方式,校企联合培养多语种、国际化、专业化人才,以体现作为炎黄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 臭弟弟的话,顿时让唐芊影心情舒畅起来。 其实她也理解学校领导的想法。 毕竟,炎黄集团现在看起来虽然大,但大而不强,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学校肯定也不愿意将最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这样的企业。 一届的就业去向,可以直接影响好几届的招生,生源的质量影响十几年的学校声誉。 万一炎黄集团有个闪失,华亭外国语大学的口碑会受到牵连的。 所以,学校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 等等看! 等等党,永远不亏。 而卿云的话,很直白,现在这种就业环境下,两财一贸,几个外国语学校,也不差你一个华亭外国语的。 但也不是直接掀桌子,而是告诉学校领导,你可以等,但必须来实训带岗,而不是那种简单的打杂实习混简历。 对面的校领导闻言脸色也是一变,戴校长皱着眉头,不确定的问着,“校企联合培养?” 卿云笑了笑,却关掉了面前的麦克风,让宋儒华接着讲。 术业有专攻。 宋儒华搞企业行不行?显然很行,不然也开创不了TOP帝国。 但是这货教书育人更行,否则也拿不下全国唯一一个名额的优秀教师。 TOP到了后期,企业是真不行,但‘TOP皇家学院’却是真的很牛。 宋儒华,老诈骗犯了,面对这种场合,自然也不会怯场,打开麦克风便是侃侃而言, “各位尊敬的华亭外国语大学校领导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我们炎黄集团卿云董事长在规划炎黄技术学院时首倡的人才培养理念……” 旁边的郭敬闻言瞳孔巨震,不得不感叹着,姜,还是老的辣啊。 这马屁功夫…… 够自己学好几壶的。 坐在卿云背后的唐芊影,假模假样的埋下头去,装作记笔记的样子,用长长的刘海掩饰着自己憋不住的笑。 她敢保证,臭弟弟这段时间根本没有见过宋儒华! 那边的宋儒华微笑的向卿云致意,然后才接着又讲了起来,“董事长指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它与传统高校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高校以外,还有企业的参与。 人才培养需要花费成本,除了学校常规教育投入之外,合作企业还需要额外的投入。” 别人有没有震住,唐芊影不知道,但从对面校领导的眼神里,她看出来,华亭外国语大学是真被震住了。 核心是什么? 企业掏钱! 真金白银的掏钱! 虽然说,是在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人才,但是,这也客观上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 常务副校长吴有福,嘶了一声,随即便两眼放着神奇的光。 常务管钱。 这可比企业捐赠,来得更有效。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企业的捐赠,必须公示,这没什么问题。 但是,当年国家为了鼓励学校自筹资金,出台了捐赠配比专项资金制度。 也就是说,伱在社会上每募1元,国家给你补1元。 这其实也是好事。 但是,二者结合起来后,这钱,就不是那么香了。 国家的资金,使用用途,是要审计滴。 没那么好过关滴。 企业捐楼好说,就像復旦大学接受秦家捐赠的卿云楼和数学中心大楼一般,高高兴兴的,做固定资产入账管理即可。 但企业的资金捐赠,是要受限于《公益事业捐赠法》。 捐赠法规定,捐赠企业与学校可以就使用用途订立捐赠协议。 比如秦家定向向数学国际中心捐赠的资金,就可以用作数学国际中心专家的补贴,卿云和秦缦缦向復旦捐赠的‘云缦基金’也是如此,其名单什么的,企业有很大的话语权。 如果是企业未指定实际使用用途的,只能用于公益性的目的。 学校拿着只能发点奖学金、补贴点贫困生,惠及的是小部分学生。 只能说,不无小补而已。 距离学校真正想要的,差很远。 以后恢复每章5k字,2k党我确实做不来。。。2k太拖节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