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云君志向远大 (第2/3页)
勇对此还有疑虑,其实他对卿云初期能在学校获得的好处并不抱什么乐观态度。 特别是毕业生这块。 毕竟,復旦的学生,天生便有种精致利己主义的调性,崇尚无用的自由灵魂,没有国防七子那些学校学生那么……讲情怀的,就业是双向选择的事情,选谁不选谁,在哪工作不在哪儿工作,都是自愿的。 但石广勇是完全没想到卿云这货居然还有损招。 带岗实习…… 这么走上一圈,至少是应届愿意工作的人,留在炎黄的几率非常之大。 因为这种模式下,等到他们真正毕业,到其他的公司去工作,纯属从头开始。 反而他们会因为精致利己主义的调性,趋利避害的选择留在炎黄集团…… 而愿意走的,通常都是在公司里面混得不好的,甚至是混不下去的。 这法子,真特么的损到家了。 以炎黄集团那国内天花板级别的福利待遇,石广勇甚至觉得,卿云只要把这群学生实习期间的补助稍微提高那么一点点,就可以几乎是白嫖别人一年的劳动力。 “半导体这个行业……光靠资金和人员是不够的……云君志向远大……但应该还是挺困难的。” 桃乃穆香内的欲言又止,让石广勇笑了起来,“桃子酱,不用说得那么客气的。我个人觉得,在当前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华国要想发展半导体行业,是痴人做梦的。” 桃乃穆香内听得十分懵逼。 几年的夫妻了,石广勇是个什么人,她再清楚不过了。 当年早稻田大学开出高薪邀请石广勇留在樱花国,待遇是国内的十倍都不止,哪怕是当时和自己有着暧昧关系,但是石广勇也毅然决然的还是回了国。 妥妥的大汉族主义分子,狂热的爱国者。 而此刻,他居然说出这样的丧气话,这太奇怪了。 石广勇苦笑了一声,“我给你讲个故事。跑到南海画圈的那个老人,伱应该清楚吧?” 桃乃穆香内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崇拜的神色,“那个老人家很了不起的,没有他,华国没有今天。” 一边是广场协定后陷入长久衰退的祖国,一边是改开后发展蒸蒸日上的华国,身处其中的桃乃穆香内感受颇多。 石广勇点了点头,双手合十放在脸上,两根食指捏了捏自己的鼻翼,一脸苦涩的说着, “80年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科技的图腾,逐渐从奔涌的钢水和轰鸣的万吨水压机,变成了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不得不说,我们国家,却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并且随着摩尔定律而越落越远。” 桃乃穆香内伸出手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膝盖,“广勇君,你以前给我上经济史的时候说过,经济发展是存在客观规律的。 华国要想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就必须要暂时牺牲一些产业的发展。” 当初石广勇在早稻田上课的时候,就提出樱花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再次增长,必须得转型发展的去库存去产能,举的例子便是华国的改开。 而桃乃穆香内因为其专业,对华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也是很有了解的。 和很多人的印象中不一样,华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并不晚。 在一众回到新华国的黄昆、谢希德、王守武、高鼎三、吴锡九、林兰英、黄敞等半导体前辈大师的带领下,华国半导体产业从建国之初开始蹒跚起步。 不得不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华国的电子产业干得非常不错,四机部成立的两年后华科院就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 桃乃穆香内在读书的时候就非常的吃惊,华国竟然在1965年就有了光刻机! 而那时候ASML还没诞生,而八九十年代光刻巨头尼康也刚刚进入光刻机领域,而美国,也开始搞光刻不久。 65型光刻机研发成功后,华国并没有停止脚步,1978年美国推出世界第一台商品化的投影光刻机——DSW4800,3微米制程,而仅仅两年后,清华大学也同样推出自己的投影光刻机,精度同样达到3微米。 可以说,在光刻这个领域,华国在那个年代是紧跟世界前沿的,比新罗、夷洲岛都要领先10-15年。 这些技术是无数满腔热血的科研人员,硬生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拼命取得的突破,有力保障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大军事项目的电子电路和计算配套。 然而问题来了,拥有如此卓越技术储备基础的华国半导体行业,又是怎么在短期内便陡然衰落下去的? 这让当时正在念书的桃乃穆香内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她遇见石广勇,嫁给他成为人妻,在两人日常交谈中,她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华国的半导体产业,成于举国计划体制,但是,问题恰恰也出在了这里。 华国的学研产模式师从红色巨熊,习惯于通过运动式的集中攻关,来突破某一项技术。 这种举国体制不能说有错,起码在军工领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两弹一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