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〇三章:追悔莫及 (第1/2页)
自打季姊罹难之后,公孙枝便一直心中抑抑,眉头也很难舒展开来。他既为季姊的死伤心难过,为父亲一直昏迷不醒而忧心焦虑,更为富辰突然成为凶手,而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每当兄长在堂屋里诅咒咆哮的时候,他都想上前解劝几句,好让兄长莫为激愤而冲昏了头脑。可兄长却每每怒骂,说证据已然确凿,身为季子却只知道挂念着平日里的一些私谊,平白为凶手开脱罪责,端端是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是既不孝敬父亲,又不慈爱兄姊。 兄长一旦激动起来便会口不择言,什么话难听他就会挑什么话来骂,公孙枝每每被骂到狗血淋头,又无力分辩计较,便只好不再啃声,每日都守在季姊的灵前,追思过往的种种情景。 但公孙枝也并非无所作为。在众多的兄弟姊妹当中,他与蔓生的情谊最是深切,蔓生的死他自然也最是难以接受。只是在他看来,查明真相要远比发泄一时的情绪更为重要,若是因一时的仇恨而放纵了真凶,那才是对季姊最大的不公。 更何况,以当下申氏自身的权柄,再加上瑕氏等庄族同宗的推波助澜,想要压制桓族并杀掉一个富辰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若季姊并非被富辰所杀,那么无端屈杀了富辰,不但不能为季姊真正地报仇,反而还会挑起桓庄两族的仇恨和敌意。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申氏自己,还是对邦国安定,都是最坏的结果,也只有真正的行凶之人,才会对此乐见其成。 公孙枝虽言轻力微,但只要他力所能及,就一定要阻止这样的结果出现。也正因为如此,早在安排府中仆隶去寻找吕饴的同时,他就已经对家仆徒另有重托了。 家仆徒心思缜密,得到小主人的吩咐,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凶案现场,对周边的进行了仔细踏勘。从他这两日踏勘的结果来看,答案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那片芍药花所处的位置,是城中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素来阴冷潮湿,故而周边的房屋、矮墙、树木之上都布满了绿苔。家仆徒前去查看时,很清晰地就能看到这些绿苔的表面有被人踩踏的痕迹,且踩踏之人并不在少数。这也就意味着,在凶案发生之前,这里曾有人频繁出没过。 家仆徒也曾有过疑心,担心会是周围的孩童玩闹时留下了痕迹,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于是便有意无意地走访了一些常年居住的民户。从这些百姓口中,家仆徒才隐约得知,这片花地原先竟是一处商户寻欢作乐的逆旅。后来因为发生过一场大火,逆旅之中几十名娼女和寻欢客一夜之间尸骨无存,故而这片宅地便被废弃了,十几年来也从来都没人敢在此处加盖房屋。千里行商之人最是讲究忌讳,故而平日里都会一再告诫家中子女要远离凶地,自然也就没有孩童敢在这里玩闹了。 结合这些情形来看,无论杀害蔓生的凶手是否真是富辰,这件事都是蓄谋已久的,并非是一时的冲动。可问题是,在发现蔓生遇害的同时,司寇伯符就已经命人将现场看管了起来,可为何至今都没有发现这些呢?难道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吗?家仆徒不由得发出了如此的疑问。 “不!不会是他的。”公孙枝缓缓地摇了摇头:“伯符兄长最是心计深沉,若真是他在背后cao纵,就不会如此草率行事,更不会亲自赶到现场!” “那就解释不通了啊!”家仆徒显然疑虑未消。 “毕竟事不关己,所以才不肯尽心。这些我能理解,但宗伯就不一样了。”公孙枝低声吩咐道:“他一心想要为富辰洗冤,自然不会错过任何细节,若是让他知道了,他会怎么做呢?” “对呀!”家仆徒拍了拍大腿:“那小人即刻就去告知!” “不!”公孙枝阻止道:“如此去说反而不妥。一来你是我申氏的家人,如今桓庄之族互相猜忌,你无论说什么他都会有所疑虑,担心会有什么圈套。宗伯虽则为富氏忧心,但在自己的安危面前,富辰是否能够洗冤还是要退居其次的,你去了只能适得其反。二来,幕后之人恐怕也一直在关注着申氏的动静,若是你与韩氏接触被他们发现,谁知他们又会如何编排造势,只怕是又会闹出些乱子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