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六章:杨国来使 (第1/2页)
八月初六日一早,武宫外的广场上格外热闹,六百名甲士整齐地列于六十乘戎车前列,正肃穆地等待出发的命令。 约到巳时正刻,武宫的南门缓缓打开,宗伯伯胜(桓族韩氏第二代,公孙否)手持旄节立于宫门之内,顺着狭小的宫门望去,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国君及众大夫在殿陛前的身影。 公孙否缓缓走出大门,向列队的武士呼喝道:“否今受命于君,持行人之旄节出使杨国,誓言促成两国和睦,以保宗族安泰、国昌人和,故请诸君与我同行。此番使命不达、决不回还,诸君可愿相助?” “但凭使君差遣!”众人齐声应道。 “否在此深谢诸位!”公孙否拱手谢毕,遂挥手道:“出发!” “诺!”伯胜的话音刚落,众人齐声相应,紧接着便迅疾整队登上了战车。 “报……”公孙否正要登上戎车,未料远处突然奔来一辆传车,急匆匆地从车阵中穿过。 “什么事这么惊慌?”公孙否问道。 “禀报宗伯!”传车停下后,有一名甲士急速跳下,向公孙否抱拳道:“有杨国行人突然来访,已驻车城外等候召见!” “杨国行人?”公孙否狐疑地朝武宫回望过去:“可说是有何事求见?” “并未言明!” “请随我来!”公孙否转身对韩简(桓族韩氏第三代,公孙否之子)说道:“我去去就来?”说罢便领着甲士返回了武宫。 “杨国行人此时来见,可是有什么要事?”公孙否出宫之后,国君便返回了大殿,与在场的公族大夫叙话。但话题尚未展开,公孙否便又突然返回,还带来而来这样一个消息,不免感到惊诧。 “恐怕……”公孙否应答道:“与臣此番的使命必有关联。” “却不知是来报喜的,还是来添乱的!”国君暗暗思忖道:“既如此,召来一问便知。” 甲士退出后不过一盏茶的工夫,殿外便隐隐露出了使者的旄节,紧接着便见一名三十上下的男子缓缓登上台阶,朝大殿走来。待进到殿中,使者恭敬地揖拜道:“外臣杨辉,奉寡君之命,不腆冒昧,特来拜见晋君,并问晋君及诸位大夫安好?” “杨侯有礼了!”殿中君大夫皆起身揖拜回礼,礼毕国君命人引行人就坐,这才问道:“原是杨侯的长公子,却是寡人失礼了!些许凉茶淡饭,还望公子勿要责怪!” “晋君过谦了!”公子辉拱手道:“本是在下来访仓促,冒犯了各位才是!该向诸君致歉!” “哪里的话!”国君微笑中满带着疑惑:“杨侯遣公子光临敝邑,必是有要事相商。既然事出紧急,寡人便舍去这些虚礼了,公子有话直言便是!” “既如此,在下便顾不得失礼了!”公子辉突然走下堂来,跪拜在地,泣声言道:“寡君日日勤谨,惟愿能常常侍奉晋公左右,从来不敢有任何懈怠,惟恐不能周全而见罪于君。然却不知是因何缘故,竟然见罪于贵国,不意惹来刀兵之祸,寡君实在惶恐,故而遣外臣前来请罪。望贵国能体谅寡君往日的辛苦,稍稍宽容一二,倘有任何疏漏之处,只管派使者前来责骂便可,寡君定能及时改正,悉心弥补,以宽慰各位君大夫之心。倘若敝邑罪孽深重,贵国想要列兵于敝邑,寡君愿裸衣负绁亲自前来请罪,自愿献出国土。只望晋公能稍念我两邦数百年交往之谊,给寡君留下一份薄田,以祭祀先代君父,哪怕是将来,在公宫之中做一个洒扫庭院的仆隶也未尝不可。还望在座诸君,能够体谅!” “公子这是何意?”杨辉的这一席话,着实是让在座的君大夫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国君更是讷然不解:“寡人何尝想过要向贵国派兵呢?” “诸君大夫英武非凡,都是讨罪四方的决断之人,可莫要再戏耍外臣了!”杨辉再次顿首在地。 听到这些话,众人更是如坠云里雾里,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