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新城:桓庄之族的覆灭_第一六二章:桓宫公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二章:桓宫公议 (第1/2页)

    再说回到曲沃城内。

    经过与国君一番畅快淋漓的哭诉,公孙澹压抑良久的心结也终于爆发出来,此时虽说深感责任重大,但心绪到底是畅快了不少。连日来,他接连到各大夫府中拜访,陈说自己过往的荒唐与执拗,并说愿亲自将富辰从桓宫内请出,以化解公族之间长久以来所造成的隔阂。

    桓族诸氏祈盼富孺子能得开释,听到公孙澹的陈说自然是欣喜若狂,愿意同他一道去往桓宫料理各项事宜;而庄族诸氏反应却各不相同,他们要么认为事不关己,对此概以淡漠处之,要么则苦口婆心,劝说公孙澹谨慎对待,切莫因一时的风吹草动,无端放走了杀害季姬的元凶。

    到了十五日夜间,公族大夫齐聚桓宫大殿,而桓族尤其是富氏宗族闻听消息,也都聚集在桓宫之外,等待着富辰得以开释的消息,好热热闹闹地将他迎回府中。对于这种状况,国君也曾申斥了富顺,但无奈群情激烈,谁都无法弹压下去,便只能任着他们把桓宫大门堵了个水泄不通。

    “过去两个月里,仆臣与众位公族大夫,以及大理里克、城司马公孙豹一直都在四处查访季姬遇刺一案的情由,如今各项条陈都已具备,故请各位公族大夫来此商议。”桓宫朝议刚一开始,士师子舆(士蒍)便代表国君陈说了近两个月来发生的诸多大事,并逐一罗列已知的证据:“首先是在六月十六日,原本是司马子申与公子载商定,为季姬请期的日子。但典礼尚未开始,季姬便被人杀害于距离庄宫不远的一处商闾之中,吕氏孺子饴甥和荀氏孺子敖后来也失去了踪迹。司寇伯符赶到凶案现场时,富氏孺子正在当场,且由于他手持利刃,故而被认定为最大的疑凶。另外,富辰口称季姬临终前有言,说当时刺杀她的是瑕氏孺子瑕宏,因此也就有了嫌疑。这是当日的基本情形。”

    士蒍说话间,已踱步到公子囿(字子苑,庄族苑氏第一代)身边:“事发之后,君上派出行人赴魏国问询,从中可以得知,瑕宏一直在魏国大夫公孙庆沈府中暂住,且并未离开过。而与此同时,宗伯伯胜在凶案现场周边踏勘时,也发现周围墙垣、屋顶上的青苔有被人踩踏的痕迹,显然是有人事先布置过。从这些证据来看,瑕宏显然已经没有了嫌疑……当然了,富氏孺子显然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彼时,君上就对秦国行人产生了怀疑,只是由于别无旁证,故而才不得不将其留在公宫,而富辰也由于无法脱罪,被暂时拘押起来。”

    “再到六月二十一日,下大夫韩简在里闾中巡察时,无意间在一个鱼市妇人宅中找到吕氏孺子。原本我们还指望着从他口中得到一些关键的证据,然而让人大出所料的是,饴甥当日脑后受到重击,一直不能言语,故而并未提供什么有用的线索。”士蒍又走到了司寇伯符的面前:“倒是半个月后,也就是七月初七日,当君上与众大夫在董泽行猎之时,有鬼面人突然袭击吕氏,幸得申氏孺子机智,才将其击退。嗣后到七月十八日,当游氏二子与犬子在公宫外笑谈时,无意间竟发现了鬼面人的藏身之处。对方因刺杀吕氏失败,不得已逃出了曲沃,但他们留下公宫布局图,却将一切都昭然若揭。我们这才隐隐感觉到,之前在都中肆意行凶的鬼面人,竟与秦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季姬被杀一案,与秦国行人扰乱晋国内政的策略也是一脉相承的。”

    “鬼面人行迹暴露,案情便开始明朗起来,富氏孺子的嫌疑自然也就洗清了。”说到这里,士蒍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之后的七月二十一日,当游氏孺子在正街巡游时,又发现了荀氏孺子的踪迹。循着这条线索,我们搜查了商人顿甲的货栈,又顺着刺杀顿甲的刺客,逐渐查清行人子佟、叔罕的诸多不文事,再加上公子载的诸多言辞,更是证实了我们的猜测。”

    言及此处,士蒍慷慨陈词道:“如此一来,整件事情的脉络便一目了然了。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