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方门 (第2/3页)
上洛城中传扬,引发巨大轰动。 不但是于家被踏破了门槛,就连方家,都连带着门庭若市。 拉关系的;送礼求收徒的;希望借助方锐关系求于谦办事的…… 烦不胜烦。 方锐索性关上门,招呼门房,对这些来人一概婉拒。 他这人,不喜欢麻烦,更不喜欢给人添麻烦。 可一般人能挡,自家学生却挡不了,这些学生也没刻意多做什么,仅仅上门勤些,人多势众,自发就形成了以同师门为纽带的关系网。 大虞官场‘方门’之名,自此渐渐传出。 …… 又十年后。 于谦主导,在朝堂掀起一场针对武道、朝廷灵师的革新,新政开始一月,遭遇如潮反对。 反对派剧烈反扑之下,于谦下狱,判决秋后问斩。 政息,人将亡。 史称‘一月新政’。 …… 上洛。 原本,门庭若市、络绎不绝的于家,一家子成了臭狗屎,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就连方家都冷清不少。 “方兄!方兄!” 这日,于嵩找来,下跪哀求:“方兄,求你救救我儿!” “于东主起来吧!” 方锐叹息:“此事我已知晓,我为他的老师,既然分享这份荣耀,自然该承担相应之责任,我这便写信。” “只是,成与不成,不敢保证……” 此世名教,尊师重道,特别是官场,若是此点名声有亏,是决然走不长的。 他又是‘方门’的精神领袖,以往从不乱说话,多加干涉。 故以。 综合来讲,方锐这第一次出手,分量是极重的。 但,说句真心话,也就这一次,以后,就没这么好用了。 可以说:这一次出手,就消耗方锐教书以来,所积攒下的大半人情。 于嵩自然是知道这点的。 “如此,已足够了。方兄啊……” 他一语未尽,眼泪哗啦啦啦留下,感激涕零跪下:“我替我儿,给方兄磕头了。” “无妨,人脉、人情,此般外物,于我如浮云。” 方锐阻止于嵩,摆手道。 这是实话。 他大半辈子所结交的人脉关系,在眼中真如浮云,并不太在乎,真正重视的,乃是归于自身的伟力。 当然,不在乎归不在乎,可这毕竟是一枚重要筹码,方锐权衡之后,还是愿意为于谦抛出。 ‘于谦这个弟子,我是了解的,记情、重义,此番,就算作投资吧!’他心中暗叹一声。 …… 一旬后。 大虞神京,旭日初升之时。 ‘方门’十二核心牵头,纠结京官七十二人,联名上书,为于谦求情,言‘于阁老无私心,其心如昭昭日月,圣皇有言:不因言获罪,不因政见不同杀人,实乃不可死者……’ 七十二人齐诵正气歌,共闯‘太初金榜’天心鉴,‘浩然之气’直冲霄汉。 ‘太始帝’听闻大震,曰:“既无私心,必非jianian佞,于卿罪不致死。如太祖令,当赦也。” 最终,于谦得赦,外放荒州。 史称:方门七十二贤死谏。 …… 方锐一封书信,搅动如此风云,让上洛城中无数人对他重新审视。 ‘方门’之名,一时大噪。 方家。 “唉!” 方锐却是一声叹息:“于谦那小子,刚正不阿,和我门下其他弟子并不太亲近,这次他们出手,真真是看在我的面子上。” “嗯,那核心十二人多为自愿,其它人么,恐怕多是被自愿,为声名所裹挟。” “不过,也就这第一次好使,下一次就不行了。” 即使能行,他也不大敢了。 “于谦啊于谦,你好自为之,我可救不了你下一次了。”方锐眺望荒州的方向,喃喃道。 …… 此后,于谦主政一方,废寝忘食,三年后,以功绩强升中枢。 因为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纵使有很多人看他不惯、很不爽,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于谦只要放弃新政,仕途未尝不可打开另一片局面,可他若真能放弃,就不是他了。 这一次。 于谦吸取教训,没再步子大了扯到蛋儿,一点点怀柔试探,可武道、朝廷灵师改革当真是禁忌,稍有苗头就再次被群起攻之,打压外放。 如此,三起三落。 于谦的身体,在案牍之劳形的摧残下,再也坚持不住,五十出头就亏空重病,致仕回到上洛修养。 …… 回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