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瓦茨:这一次,我一定... (第2/2页)
“我来你那好了。” “哪有老师先给学生拜年的?” “谁跟你说我来拜年的?” “那您是?” “我来讨债的!” 路平安:“。。。” 他知道姜闻是要剧本来的。 这得给,早就说好了的,一直没时间聊而已。 只是大过年的来讨债。 是给他埋了,还是让他坐牢? 挂断电话。 路平安走到书房。 拿出抽屉里早就准备好的两个剧本,决定把姜闻的命运交给硬币。 说着,他掏出一元硬币往上一丢。 “哦,是坐牢。” 。。。。。。。 两小时后,四合院里,姜闻坐在沙发上专注地看起了剧本。 看过一遍后,姜闻连连点头。 他认为,这片子极有冲奖之姿! 路平安这次拿出来的剧本叫《饥饿站台》。 这是一部比《寄生虫》讨论的阶级问题更赤裸的电影。 讲的是有那么一座神奇的监狱,食物是以一个电梯的形式从最高层往下输送。 每个犯人每个月都会随机调配一次监狱楼层。 有幸去到高层,食物最丰富,可以随便吃,可越到底层,那就惨了,得奢求上层人留一点,不然就得吃人,或者被吃。 本片巨大的监狱就是现实社会,盛宴就是有限的社会资源,上层人吃饱喝足,中层人勉强维持体面,下层人骨头都舔不到,所有人性之恶都被激发出来,只能人吃人。 0层的管理者从上往下看,看不到地狱到底有多少层,目之所及的上层大家过得都挺好,所以对自己的工作还挺满意,甚至充满自豪感。 最终底层人民用生命传递的信号,上层外的人却完全get不到真实的含义。 这部片子,用来冲击奖项实际上很是适合。 实际上路平安也有想过拿出《寄生虫》,但相比之下,《饥饿站台》更能脱离“本土性”。
《饥饿站台》的世界更能寓意整体的人类社会,而《寄生虫》也有这层意思,但和社会背景的联系却更深。 简单一点说就是,看《饥饿站台》,你不会联想到影片出品国家,但看《寄生虫》,你会觉得南朝鲜就是这样的。 这样也省得路平安被扣上“母国伤痕”的帽子。 当然,这样说肯定也有些片面。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比如成本、拍摄难度等来考量,《饥饿站台》也显然更加合适。 看了许久后,姜闻合上剧本,闭眼揉眉,许久后对路平安问道:“你这脑子。。。” “就是这么长的!” 路平安直接抢答。 这种话他可听过太多遍了,早腻了。 姜闻也是摇头笑了起来,然后问:“什么时候拍?” “可以先准备起来。” “我来主角行不行?” “你觉得能行么?” 片中主角是个文弱书生类型的人,姜闻想了想道:“我可以试试。” 接着又补充:“或者你再改改?” 路平安笑着摇头:“不改了。” 说完,姜闻有些遗憾,只是这是却听路平安道,“不过主要要是真不合适,你可以做我的副导演。” 姜闻刷拉一下来了精神:“当真?!” “前提是不能挂名,你知道原因的,还有最重要的是,片子的主题和剧本架构不能变,表演、台词这些,你可以发挥,咱们商量着来。” “没问题!” 姜闻开心了。 路平安也开心了。 改编外国片,难点之一就是台词本土化,尤其是这种文艺片。 至于改变情节、剧本架构之类的,他现在暂时还没能涉足到这一步,之后慢慢来好了。 而想要还原地好,甚至望一望“超越”,就必须引入一个大牛。 姜闻就很合适,他也有过成功经验。 当然前提依旧是那句话,主题、剧本架构不能变。 如今看来,路平安和姜闻的搭配其实还是很合适的。 因为他的电影,主题和创意真就是强项,不好改。 当然要改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把片子搞得不要和原片那样,那么R级,减少血腥镜头,或者换个表现方式,使其更符合欧洲三大一些。 台词也一样,只是这就是路平安的弱项了,让姜闻发挥刚刚好。 事情敲定,姜闻给路平安塞了个红包,说这是作为老师身份给的,然后拿着剧本就走了。 路平安打开红包,20块。 他顿觉自己这个学生好廉价 算了,红包就是心意,不计较。 冲奖电影搞定,接下来就是下一部商业片。 关于商业片的选择,路平安已经有了想法。 首先票房潜力要高,在当下这个环境,谁来都得死,碾压能力爆表的那种。 其次要和在大伯那里说的一样。 要有华夏文化符号,得有自己的根,没有的话也要加一点进去。 最好还要带一些喜剧元素,增加观影人群普及度。 当然最好还是小空间的,可以用上特效的,这样成本就不会大。 可以的话还能有一些改编空间的。 这么掰着手指头算下来,路平安很快就有了一个目标。 这是一个,和保安有关的故事 就它了! 确定项目,这时胡清泉来电: 入围了! 文章和标题不符的,无需惊讶,因为是改过的,不影响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