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霸主_第217章 渔翁之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渔翁之利 (第2/2页)

多家巨头试图对大成电池‘图谋不轨’的西龙电池,陷入了危局之中,也自然将其他几家牵连了。

    更加不妙的是,西龙电池不再私下补贴各大厂家,低价竞争策略不再奏效之际,西龙电池还在大规模的抛售原料,这无疑让整个电池行业雪上加霜。

    为求自保,多家企业都迅速切断了与西龙电池的往来,同时想尽办法的拉拢客户、适度涨价,穷尽各种办法度过“行业寒冬”。

    ……

    风云激荡,形势斗转。

    曾经因为生产原料告急,险些减产的大成电池,无疑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暖春。

    林昊与佘甫的供货谈判尚未达成共识,整个电池上游原料市场,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君豪集团‘白菜价’似的疯狂亏本抛售之前囤积的原料,直接导致了隔膜、石墨烯、电解液等等原料大幅降价。

    雪上加霜的是,其他电池厂家偏偏又没有生产订单,根本无力消化市场上突然暴增的这么多原料。

    怎么办?

    眼下,只有星宇科技旗下的大成电池急需原料。

    由此一来,林昊还没同意与佘甫合作,倒是其他原料供应商,已经迫不及待的找上门来,不仅主动降价,态度还诚恳至极,就差负荆请罪了。

    君豪集团已经将价值五亿的原料划拨给了佘甫,但每日高昂的库存费,却要佘甫来出。

    急于套现的佘甫,哪儿还能坐得住,简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天之内就给有过几面之缘的陆博,打了好几个电话,恳求再次和林昊洽谈。

    降价!

    疯狂的降价!

    君豪集团急需现金,套现抛售,力度空前巨大。

    “穷凶极饿”的一大批生产商尚且可以停产,等电池生产商们,逐渐消耗掉君豪集团出手的一大批原料,但佘甫不行。

    佘甫是搞风险投资的,又不是生产电池的。

    他手里的原料不卖掉,每天要付出高额的库管费,就相当于是变相的贬值。

    更让佘甫气愤的是,君豪集团将西龙电池好几年都用不完的原料,意欲超低价转手卖掉。

    这特么是要和自己死扛到底的节奏吗?

    佘甫怒了!

    佘甫打了无数个电话,求了无数个人情,把所有能借钱的人,都借了个遍,混迹投资圈十余年的人脉,总算让他凑到了十几亿资金。

    人心不足蛇吞象!

    佘甫到了君豪集团后,就毫不犹豫的‘狮子大张口’,要以六折的超低价,将君豪集团甩卖的原料全部吃进。

    亏损40%,那岂不是成了白菜价?

    君豪集团的董事会起初并不愿意,但听闻佘甫能拿出巨量现金之后,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反正叶忠义父子不在,董事会股东们‘群龙无首’,见钱眼开是必须的。

    成功拿下君豪集团这边后,佘甫终于底气十足的去见林昊了。

    最终,将原本市值三十多亿的原料,以七折的优惠,打包全部卖给林昊。

    这样的合作,无疑是双赢的!

    佘甫不仅成功挽回了自己先前五亿元的投资,偿还了债务后算算,居然还小赚了一笔辛苦费,比起其他参与叶忠义投资计划的,可是幸运不少了。

    而显然,这次剧变,星宇科技成了坐收渔翁之利的最大赢家。

    传统强势的电池巨头们损失惨重的同时,星宇科技却以市场价七折的价格,巨量购入了给华立、畅想、特斯拉以及兵工集团生产石墨烯聚能电池,也十分紧缺的原料。

    受此利好,星宇科技的电池成本不仅大幅降低,而且两三月内,也不再担忧原料不足了。

    有海量的订单和充足的原料,大成电池不仅可以全力开工,甚至连最新兼并而来的几家小电池厂,其改造升级后的全自动化无人生产线,也能满负荷开工生产了。

    更让同行们羡慕嫉妒恨的是,成本已经锐减不少的大成电池,赚国内外数百亿元的订单已是不亦乐乎,居然还能获得国家高额减税补贴……

    这印钞机般的赚钱速度,简直和跟之前的节能宝app一样,像是开挂了啊!

    不管业内如何怨声载道、羡慕嫉妒,林昊也无心过问。

    处理好大成电池生产相关事宜,并正式提拔尚在养伤的廖波为公司副总经理后,林昊又立刻赶往机场。

    翻译宝app软件上市在即,总部园区建设也如火如荼,长期租用别人的数据中心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研究深入,对超级计算机的需求也日趋旺盛。

    所以,林昊只好继续旷课,远赴深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