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霸主_第276章 发展迅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 发展迅猛 (第1/2页)

    


    冷冽的寒风,吹不散心中的火热。○

    挥手送别老人搭乘的专机后,林昊将戴在脖子上的奖章,摘下来塞进了许欣的手心里。

    许欣要回西蓉了!

    她不可能整天都跟着林昊,在这荒无人烟的试验场夙兴夜寐,更何况星宇科技还有不少事务。

    送走许欣后,林昊和黄建等人,投入到了更加严酷的工作中。

    战龙一系列实战化测试,虽然告捷,但想要真正实现制式化,还有很长的路。

    首先,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数据的无线高速通信。

    为了确保这次实验成功,调集了三颗通信卫星、九架无人高空通信中转机,另外还有大量的通信保障设备提供协助。

    如果没有它们的参与,战龙显然不能获得全方位的各种数据支持。

    但真正实战,显然不会有这多装备为一台战龙服务,几十架、几百架,甚至更多的战龙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到那个时候,该如何确保通信的畅通无阻呢?

    其次,无人战斗机的超强战斗力,是建立在智能化的综合战斗控制系统,高速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

    换而言之,综合战斗控制系统就相当于是战斗机的‘飞行员’,它不仅要管控各种与飞行、作战、观瞄、导航、通信等等相关的设备,还要进行逻辑的判断与处置。

    因而综合战斗控制系统的‘聪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龙的战斗力高低!

    这一次的连续高强度实战测试,仅仅只为一架战龙服务,就调集了一台超级计算机,另外还有数万台服务器组成了临时的数据中心,为战龙提供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

    虽然地面指挥人员和工程师们并没有提供直接的帮助,但大量电子设备却是安装在地面上,活跃在超级计算机里,而并没有装载在战斗机的机载计算机内。

    综合战斗控制系统必须更加精简、更加聪明,而机载计算机也必须有更快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能力,让仿若飞行员的“综合战斗控制系统”,能够在战斗机上,而不是在地面设备里。

    当然,无人战斗机的电子设备必须拥有更加先进可靠的性能外,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也得跟上才行。

    最后,战龙的批量化装备,还将面临着成本问题。

    如果一架无人战斗机,价格比有人驾驶的贵太多太多,那显然是国力无法承受的!

    ……

    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林昊带着星宇科技的大批人工智能工程师们,以汉明科技的名义,在试验场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持续大讨论会议。

    除了总结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训外,精神格外亢奋的与会人员,又深入探讨了种种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中途休息一天后,林昊又足足在试验场呆了两天,然后又搭乘运输机,和技术团队不停的辗转全国各地,与参与“战龙”无人战斗机的科研单位进行工作对接。

    直到十二月末,林昊才回到了西蓉。

    林昊出差的这一个月,发生了不少事情。

    头等大事,便是星宇科技总部大厦已经封顶,内部装修正如火如荼展开,而位于大厦地下深处的超级计算机也在争分夺秒的施工,独霸一幢大楼的超级数据中心,也在华立与畅想的工程师们辛勤劳作下初见雏形。

    第二件事,便是由equinix和astmodular合作承建的快速部署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在星宇制造厂区内建设完成,经过半个月的试运营与技术培训后,该数据中心终于接替了先前星宇制造自购的上千台服务器,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更强大的平台。

    第三件事,林昊以唐铭的名义出资竞购的天蜃实业集团部分资产,在花旗银行的帮助下,顺利并入了星宇制造,将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两大业务重新整合后,生产制造智能机器人将不存在特种合金材料、高强度钢等原材料紧缺问题。

    第四件事,星宇科技自主研发的天安软件终于重重严苛测试,而与中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展开的石墨烯材料研究,没有研究出更先进的电池,倒是超硬装甲材料方面喜获丰收。

    虽然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尚在完善,但华夏兵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商飞集团等多家国字号巨企,就已经下了逾万吨的订单,准备将该材料用于生产航空航天飞行器、舰艇等多种特种装备,总算对得起数亿元的科研投入了。

    第五件事,星宇科技与华芯国际合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