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生于忧患 (第4/5页)
而其巩固权柄的方式,就是联姻。 通过刘吕联姻,不断稳固势力,几乎所有的刘姓王,都被吕后标配安排了一个吕氏小娘子。 当时还是代王的孝文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而那个及早故去,没有记载姓名的“代王后”,很可能就是吕氏女。 扶持孝文皇帝上位的,是谁? 周勃。 周勃干了什么事? 平定吕氏之乱,杀戮吕氏全族。 和吕氏有着血海深仇。 可即将登基的皇帝,子嗣之中,有着吕氏血脉。 这些有着吕氏血脉的王子,之后会变成皇子,甚至太子。 那该怎么办? 杀。 甚至有可能,是孝文皇帝,自己杀的。 毕竟当年在孝文皇帝当年准备进入皇宫时,遭到侍卫们阻拦。 还是周勃出面,才喝令侍卫们卸下了武装。 没有周勃的支持,他就上不了位。 不过在场世家之人,没人敢有这个想法。 哪怕只是有些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不能多想啊! 何坤见此,只是淡淡提点了一句: “陛下向来孝敬先祖。” 众人立即秒懂。 大汉皇帝,没一个是好想与的。 即使是孝文皇帝这种仁德之君,仔细向来,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就拿文景之治的另一个皇帝来说吧,孝景皇帝,当真是少年意气,以棋盘砸死了王公贵子?
细细想来,那可是一个棋盘,砸没了七国。 如果没有拿棋盘砸死吴王之子,吴王怎么会急着反叛? 典型的钓鱼执法。 哪怕是桓灵二帝。 孝桓皇帝,也曾传闻以偷盗之举,灭了权臣。 个顶个的面厚心黑之辈。 当今陛下,只怕也是如此。 “难怪贾无忌死的那么快.” 众人无不是叹息。 这次琼州之叛,多半就是皇帝暗地里的谋划。 利用贾无忌从而肃清中央。 他们还只道是朝中文武有能耐,且皇帝出乎意料的,迅速回到了琼州。 没想到一切都在算计之中。 难怪平时老是致敬大汉列位先帝呢! 难怪大汉的龙袍,是红黑色呢! 太黑了! 何坤众人的面色,尽收眼底。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琼州之乱是不是皇帝的手笔。 但不妨碍他将一切,归为皇帝的手笔。 然后拿来威慑一番世家。 好好吓唬吓唬,忽悠住了,怕了,才能恭恭敬敬的拿出钱嘛! “诸位的股筹,都还未兑取吧?” “眼见着高州之战,就要结束了。” 听着何坤提到股筹,再想到皇帝下黑手,众人连忙道: “何大人,股筹是为朝廷出力,我们居于大汉治下,又怎么会收利?” “对对!老夫半分利不取!” “我连股筹都不要了,就当我没买过!” 众人咬着牙,大出血。 兑换股筹的粮秣,可不是小数目啊! 饶是以世家大族,都觉得心疼。 尤其是东胡八部在封王之后,rou眼可见的混乱,几乎就要大打出手。 到时候到处动兵,粮价还不得大涨? 但他们没敢多打股筹的主意。 能拿回本金,就算成功。 何坤只是摇头: “陛下赏罚分明。” “你们为朝廷出了力,又没有参与叛乱。” “反而守城有功。” “陛下又怎么会亏待你们呢?” “我的建议是,大家只取一成利。” 众人面面相觑,而后试探着问道: “当真可行?” 何坤点头: “自然。” 股筹是个长久生意。 只要大汉还得继续打仗,就少不得用股筹来集资。 如果为了一时利益,放弃了股筹的长久经营,得不偿失。 这次给了一成利,下次才好让世家大族们,继续兑取股筹。 何坤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就是朝廷和世家之间的粘合剂。 他能劝世家,也能劝皇帝。 如果皇帝这次执意不与世家分利,他也会多加劝说。 现在能留下来的世家,不说完全倒向朝廷,最起码不会和大汉为敌。 都是可以留用的对象。 而后进行的科举,乃至朝廷急需补充的中低层官吏,还都得靠世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