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厨子怎么可能造反 (第1/4页)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82章:厨子怎么可能造反港口上人头攒动。 不只是装载货物的世家家丁,还有不少沿海百姓。 毕竟出海掌船,需要大量船工。 一些入股的内陆世家大族,虽说家大业大,家丁众多。 但大多不懂海事。 而且用亲信出海,容易人财两空。 万一哪次翻了船,亲族、家丁死伤众多,不就直接家道中落了? 还不如招揽一些沿海百姓,掌船出海。 一则,他们更熟悉海事,二则,也更安全些。 如果有看得上眼的,还能长期招募。 这种大量雇佣,无疑带动了沿海百姓就业。 出海所带来的的收益,可不仅仅是往来贸易的利润。 一个新兴产业,其中每一环,都是利益。 “陛下,任由世家之人雇佣船工,建造船只,会不会尾大不掉?” 傅玄策有些担心。 有人,有船,万一见着海上巨利,直接出海当海盗了怎么办? 刘恪只是往甘文禁的方向看了眼。 “哈哈哈!! 甘文禁一阵大笑。 还有什么海盗,比大汉水师还能抢? 别说他手底下的弟兄,本就是南海一霸转职而来的海盗。 就说那些皇帝亲自训练的水师,也是用海盗的方式训练的。 那钩锁用的,比海盗还海盗。 有什么海盗,路子能比大汉水师更野? 不过刘恪依然把傅玄策的提议,放在了心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想要让海贸走上正轨,成为千秋大业,再最初的野蛮生长之后,必然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 “有些混乱散漫,但海贸初开,没什么经验,也是能理解的。” 港口人群之中,一个老头探首望了几眼。 其实贾无忌听着皇帝打算亲自去吕宋的时候,还有些没想明白。 以为皇帝没发现,自己修生养息的提议。 冷静想过一阵之后。 出海怎么不算修生养息呢? 只要别人修生养息,再把钱粮都交给我,就等于我修生养息了。 而且这次出海,用的是世家。 和之前取交州,以股筹屯粮,有几分相似之处。 甚至水师都是世家商船以雇佣的名义,用作护卫的。 世家大族负担一切钱粮开支。 皇帝只是蹭了个船。 朝廷除了政策之外,一分钱没出。 等着海贸收益出来,还能收税。 “只是老夫却是年迈,没机会去海上望一眼了。” 贾无忌对海贸有些好奇。 但这个年纪,出海着实不太方便。 风浪大,危险系数太高。 而且在民间待了一阵子,日子可比朝中自由自在得多。 在水师出海捕鲲,以及生态调查清丈土地之后,百姓们的日子,rou眼可见的在变好。 万一在船上,被皇帝给认出来了,还得被抓回朝中打工。 “贾老头儿,这次出海怎么不能买股筹啊” 贾无忌身边的一个农人汉子嘟囔着,表情显得很委屈。 朝廷不卖股筹,眼见着又是大丰收,谷子稻子放在家里,又不能生崽,亏大发了啊! “没事,你跟着船队出海一趟,不就好了。” “你家的地,老婆儿子,老夫给你帮衬着,不用担心。” 汉子想了想,点头道: “那就麻烦你了,船队给的银钱不少,能挣一笔是一笔。” “贾老头儿,你要是觉得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能学些东西,还请教导一二。” 贾无忌颔首。 他不太想出海,但不妨碍他忽悠别人出海,帮他探听消息。 再根据得来的消息,看看能不能制定出相应的海策。 这种百年大计,他也想有一点参与感。 反正已经遗臭万年了,也不在乎史书上是否还会有其他记载。 至于怎么让朝廷看到他的海策,对他而言,那办法可就太多了。 至于这农人汉子的儿子 “也好。” 民间的生活很安逸,日子也越来越甜。 闲来收个弟子,也不错。 而且那孩子虽然说起话来结结巴巴,但颇为聪慧,也挺有意思。 没几日,船队已经出海。 “诸位可不能大意了,这出了琼州,就没这般安全了。” “那些海外蛮夷,各个桀骜不驯。” “这吕宋,也不像交趾,接纳我华夏文化。” “他们就和东胡蛮夷一样,眼中只有钱财。” “该给予震慑的时候,千万不要心慈手软。” “一切,都是为了先帝!!” 刘恪叮嘱着水师将士与世家之人。 同时重申了一遍,为了先帝。 乞颜思烈的遗计,其实真不错,只要让尸身在琼州之中,死活找不着。 就能不断吸引东胡八部的觊觎。 所以刘恪选择直接照抄。 除却出海经商的利益之外,他还给海贸套了一层寻找先帝遗骨的皮。 从而显得,更加政治正确。 估计他老爹的尸身,已经顺着洋流沉到底了。 但不妨碍发挥余热。 一切都是为了大义啊! 整只船队,要是算上所有船工,四五万人是有的。 这个规模的船队出海,如果不是世家出钱,以如今的小朝廷,还真负担不起。 不过也正是因为船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