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厨子怎么可能造反 (第3/4页)
这草包一号,做得很不错。 甚至为世家大族们,作出了表率。 但草包二号刘寅,吐得吓死人。 船上晃荡,晕船本就难受。 但刘寅还放不下酒坛子。 吐一口,灌一口。 越吐,越要灌。 刘寅的想法很简单。 每次喝多了,有时候吐出不来,第二天,肚子里就觉得不痛快,烧心一样,很难受。 但在海上晕船,不怕吐不出来,可以放开了喝。 刘恪着实对这个草包侄子,没得话说。 不过何洪的表现,越来越好。 海上的风浪,他可以开挂解决。 刘恪最怕的,就是那群出海的世家子弟,明明啥都不懂,却还是硬要装内行。 什不还要瞎指挥,整一个纨绔子弟。 但有何洪在,就不用怎么担心。 现在所有船只都用绳子连着,一根绳上的蚂蚱。 何洪不会坐视其他人乱搞。 一旦别的船货出现了问题,肯定会牵连着自己,而且整个商队的利润,他掺了股,就全都有份额。 或是彬彬有礼,随和客气,或是武力胁迫,威逼利诱。 加上他背后还算有些名气的北浦何氏,竟然真将那些世家子弟,给压制住了。 何洪甚至比水师,比朝廷的官员,比刘恪自己,都更要在乎航途中的安全。 尤其是强行咽下了呕吐物,极快适应了之后。 兄长何坤的交代,要如何闯出名头,如何结交水师、世家,他还真不一定放在身上。 但船上的货物,海贸的利益,他是决不允许亏损丝毫。 估摸着,要是有人掉了一文钱到海里,何洪都恨不得立即跳下去捡! 经历了漫长的远海航行,吕宋的港口,终于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海港的前方是一片海湾,岩石高峻,形如木杵。 当地土著称为losung,吕宋也因此得名。 湛蓝的海水波光粼粼,仿佛镶嵌着无数颗闪亮的宝石。 海面上微风拂过,形成细小的涟漪,将太阳的倒影点缀得耀眼而美丽。 隐约还能见到,三五渔船。 无论是平民出身的船工,还是世家大族,都不禁发出一片片惊呼感叹,充满了欣喜和激动。 有些人,立刻停下手中的事务,目瞪口呆地凝视着眼前的景象。 他们的眼睛瞪得老大,难以掩饰的兴奋。 一些人张大嘴巴,欲言又止,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 像何洪这种,眼睛里只有钱的,更是直接跑到船舷,伸长了脖子。 仿佛想要将整个吕宋的景象,尽收到眼底。 何洪顶着黑眼圈,眼中布满血丝,他都不怎么敢睡觉。 此时,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脸上交织着欣慰和感动,手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最艰难的航海,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只是买卖,哪还能难得住他们?!! 就连醉醺醺的刘寅,都愣了愣。 浩渺大海,就这么被大汉轻松征服了? 从琼州到吕宋,虽说不算太远,但也是屡有风浪。 可竟是一艘船,都没有损失。 只是稍有些货物,沾了水。 刘恪笑着看着一切。 挂都开了,要是再出什么岔子,丢人的是系统。 “傅爱卿,你派人将朕的信送去,就说我们是来做生意的。” “我们和吕宋人,先公平互市,慢慢接触,以后会有更好的局面。” 刘恪亲自出海,还存着兼任翻译的心思。 吕宋和交趾不同,完完全全属于国外,经历多年发展,有自己的一套文化、语言,完全不通汉话。 留学生的天命,用在这方面得心应手。
不过在往后的海贸中,语言确实是个麻烦。 看来还得想办法,抽取一些精通多国语言的皇帝天命。 然后多个语言天命合成,直接著书立说。 再不济,照着书上的翻译,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加上指手画脚,也够用了。 傅玄策收了信,便去安排人手。 虽说他也不太清楚,皇帝在民间时,到底怎么认识了那么多,掌握着藩国语言的奇人。 但这不重要。 对付吕宋,和对付交趾不同,并不需要上来就用强。 不像交趾原本就是大汉所属,后来也是大汉邦国。 吕宋基本和大汉没有交流,要是强行动兵,大汉也占不着什么理。 能不用武,尽量不用武。 而以吕宋的实力,也用不着先发制人。 水师后发制人,占据着理,直接平推国库,给你吕宋国库抢光了,其它番邦,也无话可说。 甚至,说不定都不需要朝廷出面。 出海的不是大汉朝廷,是大汉商会。 入股的,还有诸多世家。 朝廷只是主导。 真有不知死活的吕宋土著跳出来,世家们自发就并肩子上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些世家,可都是等着海贸的利润,来补贴田赋呢! 当然,如果吕宋甚至都不愿意让商队入住,不乐意自由贸易的话。 大汉水师,也不介意展露一番世界警察的风度,在吕宋近海剿一剿海盗。 海盗嘛,不剿不行。 —— 整个吕宋岛,名义上的统治者,是罗舍王。 世代都沿用这个王号。 罗舍王一脉,来自更南方的渤泥岛,并且和渤泥的统治家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