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_第187章:厨子造反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章:厨子造反了 (第2/4页)

/br>
    这瓠,就是腰舟,一个大葫芦,属于琼州特色。

    不仅能当救生圈用,还是一种简单的运载工具。

    因为葫芦上部都开口,衣服、干粮等物品都可以装在葫芦内,然后加盖,以防被打湿。

    登陆后,从葫芦里取出衣物穿上,还能背着葫芦,继续赶路。

    吕宋人不认识腰舟,但见着这玩意儿浮在水面上,也明白过来,要怎么用。

    于是抓紧腰舟,试图上船。

    经过这一场景,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

    没有比大汉的驴头船,更安全的地方。

    那滑稽的驴头,宛如神明。

    世家子弟们带货还行,指望他们出手救人,还是不靠谱。

    展开施救的,都是水师将士。

    大汉的船只、水师,就这样,成为了灾难中的希望之光,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吕宋人,不断重拾信心。

    当地震和海啸逐渐消退之后,整个马尼拉港,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

    大部分的屋舍被摧毁,吕宋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助。

    不过正是在这场灾难之下,以刘恪为首的汉人们,展现出了,勇敢和冷静的一面。

    什么叫泱泱大国啊?

    那些身怀医术的医者们奋不顾身,竭尽全力救助受伤的吕宋人。

    一些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搜寻被困者,并努力拯救他们。

    他们搀扶着吕宋人,共同抵御这场灾难,尽力保护着,这群非亲非故的异乡之人。

    刘恪也是亲自上手,就是言语间,多少透露着一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

    你看啊,你们吕宋人为什么会这么惨呢?

    因为天灾。

    可明明有人预警过天灾啊!

    罗舍王没放在心里。

    那为什么会有天灾呢?

    又是因为罗舍王,按照汉文化,这就是罗舍王失德。

    吕宋人本意是不信的。

    可破败的景象,就在眼前。

    家没了,钱也没了。

    人还活着。

    每个存活下来的吕宋人,只觉得心中悲苦。

    再经过这么一撺掇。

    “哎哟,我家老母鸡今天刚下了蛋.”

    “鸡棚子都倒了,你还在意鸡窝里的几颗蛋?”

    啥事儿也做不了,吕宋人只能又像之前一样,骂骂咧咧,愤怒地抱怨着。

    他们的怒气溢于言表。

    不断责备自家的罗舍王。

    认为他没有将汉帝的预警放在心上,没有做出足够的警备措施。

    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对于这种紧急情况,天灾当头,竟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罗舍王的强权,仅限于王都八打雁。

    对整个吕宋的掌控力度,并不算强。

    一些家里有矿的吕宋贵族,几乎就相当于土皇帝。

    因而骂起来,都不带任何心理负担。

    “这个罗舍王,太不负责任了!”

    一位吕宋贵族大声咒骂着,脸上满是愤怒和失望。

    “明明汉帝发出了预警,告诉我们可能发生地震和海啸,他竟然不在意!”

    “现在看,我们遭受了这场天灾的打击,损失惨重!“

    “我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马尼拉港都毁了,财产也付之一炬!”

    另一位吕宋人嘶声力竭地抱怨道。

    “我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夜晚,担心着地震和海啸的到来。”

    “而这个罗舍王呢?他却不紧不慢,没把预警放在眼里。”

    “看起来根本不在乎我们的生活和安全!”

    抱怨声此起彼伏,吕宋人们的情绪愈发激动。

    “我看就是因为罗舍王缺德,大汉的瓷器、丝绸,都是好东西,还乐意收购那些不值钱的胡椒。”

    “这可是善事,他却还限制贸易,所以神明降下了灾祸来惩罚吕宋!”

    发生了祸事,总得找个人背锅。

    吕宋人都感到被背叛和遗弃,对罗舍王的威信表示极度怀疑。

    “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关心我们的王!”

    有人愤怒地喊道。

    “这罗舍王,不配称为我们的王!”

    “他只顾在八打雁,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我们的困境。”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带领我们渡过难关的王!”

    近海之处,充满了谩骂声。

    普里戈也活了下来,但在这时候,根本不敢出头。

    灾难过后,人们确实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方式。

    他是吕宋的大臣,在马尼拉港代表着罗舍王,和汉人交涉。

    可他和手底下的两千士卒,都靠着后方八打雁时不时会拖欠一两天的粮秣,才能吃饱肚子。

    这时候,就连用来赈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