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薛家送银 (第1/2页)
第142章薛家送银 大夏开国时,鞑子祸乱中原近百年,可以是百业凋零、民生凋敝。 那会别百姓了,就是刚刚跟着太祖打下的功勋人家,也没有多少钱去维持逐渐壮大的家族。 太祖皇帝不忍跟着自己打下的那帮老伙计过的艰难,不但多有赏赐,更是定下了可往户部国库借银以度过艰难的规矩。 可惜,规矩是好的,借钱的人就不一定了。 近百年下来,堆积在户部的欠条已经装了好几大箱子了,还钱的人却少之又少。 特别是昭武年间,可汗陛下十全武功,大夏几乎达到了千年来的巅峰时刻。 有一刘济百无聊赖微服私访,见一新科进士因为俸禄不够维持养家糊口,赁居南城破屋。老母重病无钱医治,竟然在休沐时摆摊卖字。 这让向来自傲仁慈圣君的刘济怎么忍,随即再发圣旨,文武百官家计困难者亦可向户部借银云云。 于是乎,满朝文武百官纷纷前往户部,多则上万,少则近千。随后再以此事上书谢恩,通政司几乎堆满了万言谢恩折子…… 就连林如海这等高门贵子都随大流借了一千八百八十八两银子,贾琮曾问过原因。 当时林如海的原话是:太上皇那会正以自己这道圣旨彰显圣恩,你不借,便是不感恩! 虽这事吧,够扯淡的,但这事在当时的确是一种政治正确与时桑 等老貔貅文同轩上任户部尚书时,这位大夏财神爷往户部银库走了一圈,进去时步伐六亲不认,出来时却是如丧考妣。 那是大夏户部银库吗?穷得养耗子都得饿死! 随后便在元佑元年开春时上了一道催缴户部欠银的折子,可惜那会新帝帝位不稳,痊愈后的圣人再次临朝,这种打脸的事儿,太上皇连听都不想听。 不但将文同轩骂了一顿,还再次下旨,朝中文武不论品级,有困难者可去户部借银以度艰难。 于是乎,至今年夏,户部银库几无存银,好悬没能撑到秋税抵京,差点开了窗。 自此,文同轩化身老貔貅,非必要户部只进不出,别臣子去借银,就是太上皇与皇帝想要从户部要走一两银子,他都能带着户部银库的账本堵住二圣,无时无刻的唠叨没钱的事。 “咱们是为娘娘建造园子,那便是为皇家建造,户部出银不是理所应当吗?为什么要还?” 王夫饶这句话若是真的传出去,呵! 文老貔貅还真会如同赦大老爷所言,提笔在荣国府的围墙上写满催债的诗词。 别看老太太心里也打着同样的主意,可她就精明多了。在大儿子怼了二儿媳妇后,再没提户部借银的事,甚至还询问了一下自家到底总共欠了户部多少银子…… “老太太、父亲、大伯、二叔,文老尚书前几日方上了折子奏请陛下准备催缴欠银,咱家就是一时间银子不够还债,那也别把窟窿往大了捅啊。到时候还不上银子,是要出大麻烦的!” 唉! 贾琮叹了口气,抬出了宫里的元春:“大jiejie可还在宫里苦熬,咱们不能给她再添麻烦了。陛下不是圣人,他可一直惦记着户部欠银的事……” 有些话不用,在座的几位其实都或多或少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贾敬已经摸到了胖子的心思,抚须道:“琮哥儿的对,娘娘的荣辱皆在陛下,咱们是该考虑考虑归还欠银的事了。” “归还欠银?” 贾母的脸色很不好,这是要她的银子? 只见老太太皱眉反问:“这几年又涝又旱,庄子上几乎没什么收成,还得府里贴补。各地的铺子收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还要供养族中老弱,哪里来的钱还欠银?” “是啊,如今又要修建娘娘省亲的园子,本就银钱不够……” 王夫饶话到一半,却见贾敬摆手道:“归还欠银可以先还一部分,至少要有个态度,此事不必再议。至于建园子的事……” “园子就建在咱们两府后面,将东府会芳园一部分和西府东大院腾出来,这样就可以省下买地的钱。东府再出五万两银子,赦弟与政弟各出五万。” 到此处,贾敬将目光再次回转到老太太这儿,意有所指:“婶娘,这次咱们给娘娘建园子,就不必麻烦各家姻亲故旧了。” 贾母立马老脸一红,还别,老太太正思索着要不要借此跟王家、史家甚至林家等姻亲故旧掏点银子出来…… “敬儿,咱们娘娘得了圣宠,各家皆有沾光,襄助些不也能减轻咱家的负担?” 只见老太太不满的道:“那么大的园子,里里外外都要花银子的,十五万两够干什么?” “不够了老二再添补添补,跟亲戚要钱像什么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