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章 耻 (第2/3页)
几秒钟后, “轰动你私密马赛!” 竟然直接行大礼,真的磕了一个。 陆时不由得在心里咋舌,对日本人的认识更深一层,赶紧躲开对方正面,说:“别别别!你可千万别土下座!不说年龄,单单论资排辈,我可是你的晚辈。” 土下座是一种日本“礼仪”,即五体投地地谢罪或请愿。 长谷川说:“请陆先生原谅我。” 陆时只能原谅, “原谅。我原谅你。” 甚至都不知道要原谅对方什么, 难道自己刚才不是在安慰对方“行为和作品不一致,没什么好羞耻的”? 一万匹草泥马在陆时心中狂奔而过。 长谷川起身, “谢谢陆教授宽宏大量。” 陆时语塞,过了好一阵才说:“行吧,我接受你的谢意。” 他算是见识到日本人的厉害了,决定一会儿不再说话,遂老老实实地往后挪了挪椅子,小口喝茶。 夏目漱石低声道:“陆,这位正冈君来找我……” 陆时偏过头, “你不用咨询我啊,自己做决定吧。” 夏目漱石无语, 家乡来人,想借自己和《我是猫》的名气,其本质上借的是《镜报》的名气, 所以,陆时是有话语权的。 但看他撂挑子的模样,夏目漱石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转向正冈子规, “正冈君,咱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吧。” 正冈子规小心翼翼地看了眼陆时,随后说道:“你我同岁,又是旧相识,便省去那些没必要的繁文缛节,直接切入正题吧。刚才,我说到了《杜鹃》杂志,你应该还愿意施援手吧?” 在日本文学史上,《杜鹃》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杂志的命名是因为正冈子规于1889年患上肺病,时而咯血,取意杜鹃啼血, 正冈改号为子规也是因为这个。 而夏目漱石也确实在《杜鹃》上投过稿, 1899年4月,他于杂志上发表《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一文,8月又发表《评小说》一文,后来才到伦敦留学, 当时的他才刚刚32岁,文学才华已势不可挡。 夏目漱石沉吟, “你说。” 正冈子规正色道:“日本亦有文学、诗歌!我辈自强,必当行山崎宗鉴、松尾芭蕉之事。你之前读过我的《芭蕉杂谈》,对那部作品,你是怎么想的?” 山崎宗鉴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而松尾芭蕉则被日本人称为“俳圣”, 两人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于正冈子规本人, 在后世评价中,他也被认为对俳句做出了巨大贡献,著有《俳谐大要》,主持开办的《杜鹃》更是大有一统整个俳句诗坛之势,产生很大影响。 夏目漱石不由得有些意动, 若真能发扬俳句,确实能后世流芳。 他看向陆时, “陆,还记得我之前与你提到过的俳谐吗?” 陆时点头,说:“嗯,我还知道一首呢,松尾芭蕉的,‘闲寂古池旁,蛙入水中央,悄然一声响。’” 别看这三句用汉语说出来显得很傻,但以日语唱来别有一番韵味。 正冈子规闭目静听, 随后,他赞道:“闲寂风雅。陆教授的日语很标准。当然,主要是芭蕉这首《古池》写得好,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地结合,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 陆时哑然, “班门弄斧。我会唱的就这一首。” 正冈子规好奇道:“只会一首也足够见多识广了。陆教授在何处听过俳句?” 陆时说:“毕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所以不难举一反三,再加上我本就懂日语,听一遍也就记住了。” 这话没有任何虚假。 正冈子规的眉毛却跳了跳,说:“陆教授,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限制。” 陆时能听出来,对方并不是在科普,而是在纠正, 可能是自己刚才那句“从中国传入”有些刺人。 陆时回忆了一阵才想起“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 除“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像“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 这些都是中国诗词用烂了的意向,也能拿来说? 陆时看了正冈子规一眼,说:“正冈先生,松尾芭蕉是不是有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这应该是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的。我说俳句来源于中国,似乎没什么问题。” 正冈子规懵逼, “陆先生,你不是说会唱的就《古池》那一首吗?” 陆时摊手道:“是啊,我会唱的只有一首,但会背的有很多首。再比如,‘旅途逢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俳句化用自苏轼的《定风波》, 高中生都会背。 正冈子规一脸惊讶,显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