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合作中的少女》 (第3/3页)
塔低低地“嗯”了一声。 于是,众人看向了那个专业的人。
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毕加索正一脸陶醉地看着自己的画纸,仿佛在享受某种快感的余韵。 几人好奇地凑过去, 那是一份铅笔稿, 尽管没有上色,但没人能反对它的创意十足。 毕加索采用了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平面造型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画出了两名少女, 这些平面甚至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 毫无疑问,毕加索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 陆时不由得想到了《亚威农的少女》, “这个……这个是立体主义!” 毕加索如梦初醒, 他回头,双眸渐渐恢复了神采,看着陆时, “好!这个名字好!就是立体主义!” 事实上,在蓝色时期和立体主义之间,毕加索还有一段经历—— 玫瑰时期。 从这个名字就不难看出,它跟恋爱有关。 当时,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并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 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 没用几个月,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便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 而现在,因为陆时这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立体主义竟然提前诞生了! 陆时又看向那幅画, 画中所绘,显然是玛格丽塔和菲利斯, 尽管五官已经面目全非,甚至“错综复杂”,但任谁都能看出两人在争吵。 这就是立体主义的神奇之处, 它能清晰地传达出两人争吵的氛围。 陆时问:“这幅画叫什么?” 毕加索沉吟, 叫《吵得面红耳赤的少女》? 或者…… 《修罗场中的少女》? 毕加索觉得这两个名字都十分贴切。 但他看了眼玛格丽塔,视线又在菲利斯的脸上停留片刻,到嘴边的话瞬间就咽了回去。 他说:“要不就叫……争执……《争执中的少女》?” 这名字起得不错, 陆时又想到《亚威农少女》, 那幅画的主题是把放纵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为当时的法国有很多人因纵欲而染病,并在痛苦中死去。 所以,在画中,五个女性都赤裸裸露出病态的身体, 她们的身躯被病魔缠绕,呈现出恐惧的憔悴脸色,甚至有一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 而《争执中的少女》也是类似的手法, 当然,两个女孩的五官和身体给人的感觉与病态无关,而是不屈和倔强。 陆时刚要表达肯定, 没想到,一旁的玛格丽塔先发话了:“那不是‘争执’。” 她的声音异常平稳,甚至听不出感情。 “咕……” 毕加索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那是……那是什么?” 玛格丽塔用手撑着下巴,陷入沉思,似是在寻找合适的措辞。 一旁的菲利斯说道:“我觉得,‘据理力争’更合适。” 陈述的语气,不容置疑。 神奇的是,玛格丽塔竟然赞同地点点头,低声道:“是的,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对和错,经常会有两种正确碰撞的时候,这种时候就要据理力争。” 毕加索看向陆时,轻轻眨眼,发出求救信号。 “啧……” 陆时咋舌, 他思前想后,说道:“《据理力争的少女》名字太长。不如就叫……嗯……我想想……” 忽然,一道闪电劈下来,直击天灵盖, 陆时猛然开窍了, “《合作中的少女》!怎么样?这个不错吧?” 听到这个名字,在场其余所有男性, 卡罗、蒙德里安、毕加索, 他们震惊无比。 并且,一个想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女人合作是这样的吗? “嘶……” 卡罗倒吸一口凉气,悄悄对陆时竖起大拇指。 这就叫情商! 高,实在是高。 另一边,毕加索赶紧收起那幅画,换了一张新画纸,同时像是甩脱烫手山芋似的迫不及待地对陆时说:“陆教授,这幅画我拿回去完成,之后送给你吧。” 陆时:??? 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送给自己? 没记错的话,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在1937年就达到了240万美元的转让价, 这幅《合作中的少女》也应该一样。 他摆手道:“不行!这怎么……” 毕加索立即打断, “当然可以!你是东方画派的先驱,是我的引路人,收幅画有什么问题?” 陆时张了张嘴, 结果,不待他开口,毕加索就又说道:“陆教授,你明明收了莫奈先生的一幅《睡莲》,却不收我的画,莫非是看不上我?” 连这种直球激将法都用上了。 陆时无语, “你这……唉…” 自己有《女史箴图》、有《睡莲》, 再有一幅《亚威农的少女》的青春版似乎也没什么了。 “好吧,我收下。” 陆时从善如流。 毕加索不由得欣喜,又偷瞄了眼玛格丽塔和菲利斯的方向, 幸好送出去了! 他说:“既然两位已经达成了和解……额……达成了一致,那我们就开始吧。” 他指挥菲利斯道:“戴尔小姐请把吾辈抱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