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他凭什么跟托翁比!? (第3/3页)
,在出任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会员时,其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影响。
“啧……” 陆时不由得咋舌, “你似乎有些看不上《罗马史》啊?” 老者表情愈加复杂, “你说的是谁的《罗马史》?” 陆时摊手道:“当然是蒙森教授咯~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举例……额……我想想……” 沉吟片刻,他想到了例子: “ ‘他们现在有了现役部队,有后备军,有护卫军,无论是在市政组织还是军事组织中,君主制都已初见雏形:万事俱备,唯缺君主。当有12只鹰围绕帕拉庭山飞过的时候,民众都对其行君臣之礼,马略授予军团的新鹰旗昭示着帝制即将来临。’ ” 老者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你倒是背得熟。” 陆时:“……” 穿越后,他背绝大多数看过的作品都很熟, 哪怕穷极无聊,前世连看都看得打瞌睡的那种,也有浅浅的印象。 老者继续道:“这一段写的是盖乌斯马略。他在战场上蔑视法律,我……我记得,蒙森教授的《罗马史》用你背的那一段收的尾。” 陆时笑道:“看来你是历史老师?” 老者没有接茬,岔开话题:“你为什么拿这一段举例?” 陆时回答道:“一般的历史著作,或许只会写‘马略的军事改革最终导致了帝制的诞生’,绝不会引入‘鹰’和‘鹰旗’这样的具象,也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力。而在《史记》中,也有大量类似的描写。” 老者“嗯”了一声, “是的。你这么一说,我似乎能接受你的观点了。如此说来,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文学性也得有。” 陆时点点头, “那是当然的。很多人认为蒙森教授的《罗马史》并非严格的历史著作,毕竟,那么长的篇幅,写出来洋洋洒洒,成文中甚至不见古代的片纸只字。但我对此持否认态度。历史和文学又不是不能相互成就。” 老者又问:“那你觉得,《罗马史》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陆时愣了半秒钟,随后大笑, “先生,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罗马史》确实有一定的文学性,但是在全世界的文学大家面前,它什么也不是啊。” 老者:“……” 胸口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太寻常的起伏,幅度较大。 但陆时没有说完, 他掰着指头说:“爱弥尔左拉、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亨利克易卜生、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这些作家,哪个不是鼎鼎大名? 陆时继续说:“尤其是托尔斯泰先生。蒙森教授在他面前……哼哼……蒙森,他凭什么跟托翁比!?” 老者整个脸都涨红了, “你……我……” 说都不会话了。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普朗克的声音:“陆教授!幸好你没走!来来,在给我看看你的那部……唔……” 普朗克的目光落在老者身上,呆若木鸡。 老者则看向陆时, “‘陆教授’!?你是……你就是陆时!?” 隐隐地,陆时觉得有些不对劲。 普朗克认识的历史教授,八成也是从柏林大学出来的, 再考虑对方的年龄…… 身份呼之欲出。 特奥多尔蒙森的视线紧紧锁在陆时的身上,仿佛发现了仇人, “陆教授,看来你对我的《罗马史》不是很认可。” 陆时早就该想到普朗克和蒙森坐的是同一班船,却疏忽大意,竟然说出了“他凭什么跟托翁比!?”这种话。 这不是相当于当面扇人家的耳光吗? 现在,他总算明白蒙森刚才的目光为什么有期待和不屑了, 期待,是期待得到评价, 不屑,是觉得小年轻不够格,没资格评价。 两种情绪十分矛盾。 “那个……” 陆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蒙森冷哼了一声,用仿若冰块的语气冷冷说道:“陆教授,你我同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者,我不希望出现互相倾轧的情况。” 这是一句赤果果的威胁, 按史学界地位,只有他倾轧陆时的份,没有陆时倾轧他的份。 只可惜,陆时不只混一个圈子, 他可不吃对方那套动辄威胁的调调,嘴角勾起一个弧度,说道:“蒙森教授年纪大了,是不是有些耳背。难道我刚才说的你没听见?我认为,《罗马史》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蒙森不由得笑, 小混球,看来你骨头也不硬啊! 他说:“那你刚才……” 陆时直接抬手打断道:“当然咯~那是站在史学著作的角度去评论,如果看文学性……我还是那句话,‘他凭什么跟托翁比!?’。” 蒙森的表情僵住了, 那副模样,就像王司徒遇到了诸葛孔明,被一席话语弄得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良久,他才反应过来,狠狠瞪了陆时一眼, “我们斯德哥尔摩再见。” 说完便拎起行李箱,离开了。 普朗克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陆教授,我支持你。若论作品的文学性,不要说跟托翁比,他连你都比不过。” 陆时自认确实比不了托翁, 但普朗克这话听着实在是太奇怪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