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至圣先师一脉 (第1/2页)
画道入圣:我号令诸天第一百六十九章至圣先师一脉这一方天地的儒家,共出过五位,一品至圣,也就有着五条儒圣大道,可供天下儒生,学习,遵循。 至圣先师的仁义理念。 仁圣的性本善理念。 礼圣的礼法观。 董圣的天人交感。 还有最近的,朱圣的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等等。 一般来说。 越接近现在的圣人,他的学徒,也是最多的。 就比如现在的大周,超过一半的儒生,遵循的主要理念,都是朱圣的克己复礼。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遵循其他圣人的规矩了。 只是他们著书立说,都是在朱圣,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大框架下进行。 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顾长生看来,也是儒道修行的规则,造成的影响。 这个世界的儒家修行,在顾长生看来,其实就是造房子。 圣人打地基。 圣人之下的亚圣、半圣们,添墙砌瓦。 半圣之下的君子、大儒们,则是为房子里面增添各种陈设布局,让房子看起来更为华美。 至圣先师提出仁义理念和有教无类。 划定了一个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地基,在此基础上得以成圣。 而至圣先师的七十二弟子,则是在这个地基上,又追加了许多,诸如,要不耻下问,要敏而好学等等之类的新东西。 但新归新,到底没有跳出这个框架,仍然是在这一个,名为【仁义】的房子里做调整。 但即便如此。 这些东西的提出,依旧足以让至圣先师的七十二弟子,成就大儒、君子,乃至半圣位亚圣位了。 而在这之后。 仁圣提出的性善论,和性相近习相远等等。 则是在至圣的地基外,又打下了一个新的框架。 如此一来。 仁圣的弟子,和那些靠近仁圣所处那个年代的儒生们。 面对两个地基,一个,是已经被至圣先师,和靠近至圣先师那个年代的儒生们,填充的差不多,很难再提出新东西的【有教无类、仁义学说】。 一个,则是被仁圣新鲜提出来,还没有多少新东西的【性善论】。 选择哪一个地基,更容易成就半圣位,成就亚圣位。 不就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了吗? 是以。 每当一位圣人诞生。 他的学说,必定会引领后世千年的文人潮流,直到下一个圣人出现。 而眼下,这一位圣人,便是定下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大框架,大地基的第五位圣人·朱圣。 在这样的情况下。 选定其他圣人道路的儒生,自然也就变得少了许多。 即便有。 更多,也都是选择,比朱圣只是早了千年的董圣的学说。 像建立起了清水书院的那位大儒,选定至圣先师学说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但,正因为稀少,一旦成就。 才更显得难得! 而就顾长生,对清水书院许多规矩的了解。 虽然并未见到过那位大儒当年的风采,但也能够感受到,这一位大儒,是真正将有教无类这个概念吃透的人物。 所谓有教无类。 并不仅仅是让清水书院,无偿招收学生。 同时,清水书院日常运营所需的钱财。 一方面,来自于那位大儒当年留下的义田,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清水书院历年走出的官员们,他们的捐赠。 但,这些捐赠的官员们,名字,并不会公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