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叉车测试 (第3/3页)
东西,也直接找轧钢厂要就是了。
轧钢厂帮了罗成这样多,罗成是觉得对方不会在这方面欺骗自己。 叉车越轧钢厂,想出口出去,还是不行的。得运去户或者四九城那边,那边才有外交,海口,国外的办事人员。 汽车厂这边也不用担心叉车运去其他地方弄出口要等很久的事情,因为车子是轧钢厂签收的,要是到了二十五号,还没出口掉,哪怕是耽误时间几个月才走通出口路线。但一到结算的日子,该结算的钱还是要给的,就按照国内销售的价格算。如果不这样,随便积压一些叉车,汽车厂的资金链就要断了。 轧钢厂的人收到叉车后,立刻安排人测试了一下性能。车身才2.5t不到的重量,能最高叉起2t的货品,只要接触过平衡叉车的都能明白这是什么概念。 所谓的平衡叉车,就是杠杆理论车子重量大于货品重量不会被压翻车。但货叉和货架实际上也要算到货品重量里面去的,所以永远不会实现理论上的车子2t就能叉起2t的货品。 2.5t不到的重量,这算是为了保险起见,多增加了零点几吨重量以防万一。然后再算上水箱加水和油箱加了油的情况。总体车身这边的重量是会比货品重个几百斤。 在轧钢厂,陈主任也十分关注这叉车。要是性能真的像罗成的那样,就算不出口,国家也可以减少进口数量,节省外汇也等于是挣了外汇。 不过连城那边已经在生产叉车了,数据比例虽然比这边的差很多,但只要能用就校所以能出口的情况下,上面还是会选择出口的。而且这边的出口价格要的不便宜,便夷话也不会选择出口。现在就是尝试性能领先的情况下,国外会不会认账高价格。 国内现在进口的很多东西都是淘汰产品,有些是别人不卖,有些是别人卖,但感觉性价比不校一台高级的东西,当很多台低级的。而国内人工工资根本就不算什么的情况下,要啥单台高效,多台低效的只要能超过单台的,肯定选择划算的机器。而不是先进的机器。 但国内也很羡慕那些先进的机器,动不动就能卖高价,还真有不少国家购买。 2t重量的货物,在叉车驾驶员的cao作下,轻易的叉了起来。然后叉车的动力也很足,要运去哪里就运去哪里。在造型上,罗成也没有使用绿色油漆。而是黑黄互搭的颜色。这也是罗成建议的,国内喜欢绿色,不代表国外的人也喜欢。而且纯绿色也太单调了。 “再加五百斤货物上去。” “陈主任~~,这不行吧。” “我只是测试一下这叉车最大的叉举力,车身也加五百斤东西上去。” 陈主任道,他已经有些了解罗成了,知道这子搞什么东西,定的量可能都不是最大值。就那发动机,要换成其他厂,最少会多报百分之二十的性能。因为它的负荷能力已经超过罗成他自己标注的百分之七十了。 罗成标注的性能都是在最佳功耗内的数据,倒有点跟国外许多严谨工业国家一样了。但国内目前句不好听的话,大家朴实归朴实,但都有点好大喜功的毛病,弄出个什么东西,都会夸大化一点。 多了五百斤,cao作员竟然发现叉举起来好像也不怎么费力,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跟陈主任汇报着。而陈主任本来就站在边上看着呢,汇不汇报没区别。 “再加五百斤。” “好,我立刻去加。” 又是一会的等待,按照要求,车身先加了五百斤的重量,轧钢厂的铁锭钢锭多着呢,没一块都有大致的重量,要加这个太好办了。 依然和刚才一样,轻易的叉举了起来。甚至陈主任还让驾驶员开动了一下,也没什么大问题。 继续加,一千斤也不过半吨而已,算不得什么。又连续加了两次后,也就是原本设定的2t叉车,已经叉起3t的重量了,而且感觉依然不费什么力。这就跟货车超载一样,后世查这个查那个的,有几个货车司机不超载的,超载还不是照看。 就在大家还以为陈主任会继续测试的时候,他却没有再进行下去了。 货叉就是轧钢厂生产的,强度有多少他清楚,已经测试到3t了,没必要再测试了。而且一台叉车的好坏本来也不是通过这样的数据来测试的。这只能测试出现在的叉车动力和举力而已。但要是你真按照3t的量去cao作,是容易出问题的。 就比如货叉,也是放宽松聊,但往上加重量,断肯定不会断,但就怕加了又加。而且现在表面上看,好像没问题。但齿轮,轮条,链条等各种东西都是有设计的,你一次两次超负荷没啥,可一直负荷使用,那就不好了。 这就跟现在罗成在生产的变速器一样,齿轮的厚度就跟现在的不一样。因为这是后时代的变速器,是一款可以承受加数到两百码的速度的变数器。你用现在的变数器,就算能让车子开到两百码,但绝对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测到3t就差不多了,已经十分强悍了。留了两台叉车备用,陈主任立刻安排人把剩余的两台,一台运往四九城,一台运往户那边。 安排好后,陈主任想了想,还是安排人再送一台去某港口。现在国内缺叉车,特别是港口之类的地方。轧钢厂先留一台就行了,这能给港口那边解决多少负担就算多少。当然了,港口那边的接收单位钱是要给的,他轧钢厂也是要给罗成的汽车厂。一台五万呢,又他娘的当进口价格在卖,就这价格,罗成还只是卖他们轧钢厂而已,别人要更贵。 不过这价格虽然不低,但性能真的是那些进口叉车都没法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