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5章 《燃烧》 (第1/2页)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335章《燃烧》如今留学国外的中国人,不光是在欧米地区,是几乎到所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们,这些人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想过再回国的。 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谁还愿意回国吃糠咽菜啊? 但实际上,这些人大部分在出国前过的也是人上人的日子,是来了国外之后反倒混的不如意。 比如程丹青,高考的时候不会英语,破格被大学录取。年纪轻轻就画出了《XZ组画》,在前几年的国内画坛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想不开,非要出国留学,结果混了个四不像。既没有了在国内画《XZ组画》时的灵气,也没学到西方绘画的精髓,泯然众人。 他的经历几乎是大部分这个年代出国留学人的翻版。 可这帮人即便在国外混的不如意,回到国内后依旧会被奉为上宾。 所以说,回国吃糠咽菜是不准确的,只是没有了现如今西方那么便利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而已,但依旧要比绝大多数国人要过的好得多。 今天的会面尽管林为民表现的很淡然,可这些人的表现还是让他觉得有些堵得慌。 这种感觉很矛盾,一方面理解他们体贴物质的需求,一方面又唾弃他们的软骨头。 回到公寓,他在床上躺到半夜,始终睡不着觉,起身来到了书桌旁。 林为民无意去批判这些人的行为,但他觉得自己应该批判点什么。 批判谁呢? 当然是造成这一切的资本主义! 有了动机,脑海里的文字如同涨潮的潮水,向着岸边的汹涌而来。 翌日,巴里摩尔剧院。 阿瑟·米勒看着林为民连连打哈欠的样子,问道:“林,你小子最近去哪儿鬼混了?” “污蔑!阿瑟,你这是污蔑,整个米国也找不到像我这么本分的好青年。” 这两个月时间基本上天天见面,林为民和阿瑟·米勒关系更加熟稔,开起玩笑来丝毫没有顾忌。 “得了吧。公寓的前台都跟我说了……”阿瑟·米勒诈道。 林为民岂能不知他的诡计,他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收起你那套鬼把戏,阿瑟,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林为民凌然道。 阿瑟·米勒见他如此有底气,不禁问道:“那伱这副抽了D麻的德性是怎么回事?” “我在写新!”林为民解释了一句。 阿瑟·米勒感叹道:“我像你这么年轻的时候,灵感也是这么充足!” “得了吧。你一辈子就写那么十几部话剧,我要是你,早就一头撞墙死了算了!”林为民挖苦道。 阿瑟·米勒怒视他,“你这个毛头小子,以后自己不会老吗?” 林为民扒拉着手指算了一下,“距离像你这么老,好像还有快五十年啊!” 阿瑟·米勒沉默了,瞪了林为民好一会儿,“妈的!该死的天才!” “谢谢夸奖!”林为民厚颜无耻的接了一句。 玩笑了一会儿,两人才聊起正事。 《追风筝的人》的剧本已经出炉二十天,前四幕的剧本已经润色完毕,后四幕的剧本再有一两个星期也差不多弄完了,阿瑟·米勒准备筹备剧组。 “真的不再多留一段时间吗?留在百老汇见证《追风筝的人》的公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嘛!” “不了。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我也有点想家了。”林为民笑着说道。 阿瑟·米勒摇摇头,“林,你可真不像个年轻人!” 他感叹着说道:“很少有年轻人能够拒绝纽约的繁华。” “可这里终究不是他们的家。纽约的双腿,只向有钱佬开放!” 阿瑟·米勒道,“可你好像就是一个有钱佬!” “我虽然有点钱,但我更愿意把青春浪费在我热爱的土地上。” 阿瑟·米勒盯着林为民,突然严肃了起来,“林,你是个爱国者!” 林为民朝阿瑟·米勒眨了眨眼睛,“说的好像你不是一样。” 两人说完,会心一笑。 《追风筝的人》剧组马上就要甄选演员,阿瑟·米勒征询林为民的意见,他说道:“一切都按照你的想法来就可以。不过,给我留两个角色。” “一个给杰克,另一个给谁?”阿瑟·米勒一脸暧昧的问道。 “真害怕我到了你这个年纪会跟你一样八卦!”林为民揶揄道。 阿瑟·米勒摊摊手,“林,我们终究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追风筝的人》这部戏当中,吃重的角色几乎都在男性身上,出场的女性角色很少,戏份也没多少。 林为民要一个角色,阿瑟·米勒毫不迟疑的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林为民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阿瑟·米勒沟通《追风筝的人》的剧本以及剧组的各种问题。 晚上,则窝在公寓里写着他的新。 一晃到了六月末,便是林为民的归期。 这天一早,阿瑟·米勒夫妻和黄广生开着车送他去机场,却分着两辆车,因为要带的东西太多,主要是书。 纽约的二手书店之多,资源之丰富,让林为民这种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如同进入一座宝山,临走不多带点走,就太可惜了。 除了这些书,还有一堆礼物。 到了机场,因为东西太多,只能走托运,多花了几百米刀。 办好了一切登机手续,距离飞机起飞还有半个小时,广播已经在喊旅客登机了。 林为民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了一部手稿,递给阿瑟·米勒。 “公寓里的那部打字机可真带劲,可惜没办法打印汉字!”林为民笑道。 阿瑟·米勒抚摸着手稿的封面,“这就是你一直在写的那部?” “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